予其懲,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周頌·小毖。兩漢。佚名。 予其懲,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我必須深刻吸取教訓(xùn),作為免除后患的信條:不再輕忽小草和細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煩惱;如今才相信小小鷦鷯,轉(zhuǎn)眼便化為兇惡大鳥;國家多難已不堪重負,我又陷入苦澀的叢草!
予:成王自稱。其:語助詞。懲:警戒。
毖:謹慎。前兩句的標(biāo)點,有人在“而”后斷句。段玉裁《詩小箋》:“《疏》于‘而’字斷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焙社睢睹姾蠊{》以為《唐石經(jīng)》中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故這句可能原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則各本不會說《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說“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勞?!稜栄拧め屧b》:“敕,勞也。”
肇:始。允:信。也有人說,允是語助詞。桃蟲:即鷦鷯,一種極小的鳥。
拼飛:鳥飛動貌。拼:通“翻”,翻飛。此二句比喻武庚開始很弱小,后來羽毛豐滿,勾結(jié)管叔蔡叔起來叛亂。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74-775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86-687
3、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82
《詩經(jīng)》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內(nèi)的成句、成詞。周頌中只有《酌》《賚》《般》的篇名不在該篇文字之內(nèi);而《小毖》卻又特別,“毖”取于篇內(nèi),“小”則取自篇外?!缎”选返念}意,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以為即是“大戒”,頗見其新,但如果說從“小者大之源”(《后漢書·陳忠傳》)的角度而言方說尚勉強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懲”中表示而不題篇名為“小懲”就非方氏新說所能解釋。就題目而言,”小毖“應(yīng)是小心謹慎之意。
《周頌·小毖》篇名中點出了“毖”,詩中卻除前兩句“懲”“毖”并敘外,其余六句則純?nèi)粡娬{(diào)“懲”。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訓(xùn)釋,對于詩意及結(jié)構(gòu)的認識頗關(guān)重要??资栳尀椤俺敢贰?,朱熹《詩集傳》釋“荓”為“使”,均屬未得確解,以致串釋三、四兩句時雖曲意迎合,仍殊覺難以圓通。其實,“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視,卻能對人施于“辛螫”之害,與五、六兩句“桃蟲”化為大鳥形成并列的生動比喻,文辭既暢,比喻之義亦顯。
“未堪家多難”一句,與《周頌·訪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攝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歸政后,所以同一詩句含義便有差別。《周頌·訪落》中此句是說國家處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動蕩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經(jīng)驗而難以控制;《周頌·小毖》中則是指已經(jīng)發(fā)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亂。
由于創(chuàng)作時間有先后之別,《周頌·訪落》可以說是周公代表成王所發(fā)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頌·小毖》則信乎為成王自己的聲音。其時,成王年齒已長,政治上漸趨成熟,親自執(zhí)政的愿望也日益強烈。不過,在《周頌·小毖》中,成王這種強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壯語,而是通過深刻反省予以表達,其體現(xiàn)便是前面所說的著重強調(diào)“懲”。
《周頌·小毖》的主旨在于懲前毖后。懲前的大力度,正說明反省之深刻,記取教訓(xùn)之牢,以見毖后決心之大。懲前是條件,毖后是目的,詩中毖后的目的雖然沒有絲毫的展示,卻已隱含在懲前的條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詩中,讀者可以體會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為表面現(xiàn)象蒙蔽而受害,曾面臨小人圖窮而匕現(xiàn)的威脅,也曾經(jīng)歷過難以擺脫的危機。但這何嘗又不由此而受到啟發(fā),進而深思:此時的成王,已經(jīng)順利度過危機,解除了威脅,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將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決心為鞏固政權(quán)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頌·小毖》隱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懲前,其實正是對群臣的震懾,但含而不露,符合君臨海內(nèi)的天子身份,其筆墨之經(jīng)濟,也顯示出創(chuàng)作匠心?!皯颓氨押蟆边@一成語即由《周頌·小毖》而來。
殺氣全消朔氣升,金烏任爾急飛騰。荷香早沁三生夢,玉屑猶輝五夜燈。
愧乏清泉為祛熱,惠貽熾炭好融冰。世情冷暖何須問,天際云霞正蔚蒸。
金水兄得拙集貽詩慰勉經(jīng)秋徂冬始次韻為酬。。傅義。 殺氣全消朔氣升,金烏任爾急飛騰。荷香早沁三生夢,玉屑猶輝五夜燈。愧乏清泉為祛熱,惠貽熾炭好融冰。世情冷暖何須問,天際云霞正蔚蒸。
福州長溪樂山王居士遣兒惟惺投師薙發(fā)寫師頂。宋代。釋普濟。 瘦骨棱層一擔(dān)夫,幾年寥落在江湖。面皮捩轉(zhuǎn)無人識,有甚閑名上祖圖。
讀何氏集三十韻。明代。胡應(yīng)麟。 寥落黃初后,詞壇更幾人。齊梁紛藻繪,元宋轉(zhuǎn)荊榛。盛世占龍馬,明時起鳳麟。黃河懸日月,嵩岳降星辰。屈宋休前代,盧王祇后塵。才高梁苑客,賦擬洛川神。意氣橫今古,馳驅(qū)邁等倫。垂髫游上國,聳翮戾高旻。天詔頒黃屋,星槎下紫宸。通滇窮越巂,諭蜀近峨岷。吊古多停騎,違時蚤乞身。攜尊漳水夜,飛蓋鄴園春。歲序堪藜杖,鶯花暫釣緡。九重思麗藻,雙闕召詞臣。邂逅邊徐合,賡酬李薛頻。雞林傳制作,鳳沼降絲綸。帝命軒輶出,人看斧鉞巡。橫經(jīng)非寂莫,執(zhí)憲豈沈淪。絳帳弦歌日,青衿問字晨。岳蓮垂二華,宮柳暗三秦。仙掌金莖舊,咸關(guān)紫氣真。夔龍方步武,鵩鳥遽酸辛。消渴相如伍,修文子夏鄰。調(diào)高原寡和,道喪孰知津。彩筆精靈遠,瑤編絕藝陳。千秋垂?fàn)N爛,一代仰嶙峋。鸞掖名長在,龍門跡未湮。凄涼玄閣草,重睹玉堂賓。貌識鄱陽烈,詩傳水部親。轉(zhuǎn)教山斗望,悵絕潁溪濱。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fēng)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夏朝同顧九和侍講湛次泉編修應(yīng)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明代。鄭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fēng)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次韻張仲文雪中見寄。元代。葉颙。 萬境無聲玉宇空,江山晃耀失西東。溶溶不夜梨花月,袞袞長春柳絮風(fēng)。兒女淺斟金帳酒,英雄方建鐵城功。池邊鵝鴨休驚擾,恐混軍聲耳為聾。
題方方壺畫垂綸意 其一。明代。藍仁。 漁父空頭白,生涯一舸微。欲浮滄海去,又逐暮潮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