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過江來,船在赤欄橋側。惹報布帆無恙,著兩行親札。
從今日日在南樓,鬢自此時白。一詠一觴誰共,負平生書冊。
好事近·飛雪過江來。宋代。呂渭老。 飛雪過江來,船在赤欄橋側。惹報布帆無恙,著兩行親札。從今日日在南樓,鬢自此時白。一詠一觴誰共,負平生書冊。
這首詞是呂渭老南渡平安抵達后,寫給友人的。
詞作上片寫抵達江南,并報平安。“飛雪過江來,船在赤欄橋側”,開首二句寫實,點明渡江時的季節、氣候和到達地點。雪花飛揚之時,當正值寒冬季節,而此時冒雪渡江,可見當時情況比較緊急,這反映了靖康之亂后的動蕩局面。“赤欄橋”,有紅色欄干的橋。這里可能指具體地名。據姜夔《淡黃柳》詞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欄橋之西。”即在安徽合肥,可參考。三、四句“惹報布帆無恙,著兩行親札”,為倒裝。即到達后立刻寫封簡短信札,向友人報告平安,以免他們掛念。“布帆”,布制的船帆。“布帆無恙”,旅途平安,沒出事故。《晉書·顧愷之傳》載:“(殷)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李白《秋下荊門》詩有“霜落型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句。“無恙”,無憂無疾,這里指旅途平安。“惹報”,有的選本和分析文章作“為報”。“為報”易釋。但不知據何版本,故仍據《全宋詞》作“惹報”。“惹”,同“偌”,如此,這樣。即緊承第二句句意:這樣已平安抵達江南,就趕緊寫信報平安。“兩行”,表示信極短,不及談及別事。詞作上片語雖平實簡潔,感情卻深沉真誠。
詞作下片抒發悲傷懊悔的心情。首句“從今日日在南樓”中“從今”二字,帶有絕決、失意的意味,與上片首句遙相呼應。渡江南來,顛沛流離,中原淪于敵手,何日能再回去?“日日在南樓”,用“日日”加以強調,從今以后,天天都要棲息在南方。“南樓”,本系庾亮故事,泛指好友歡聚之處,這里是指詞人在南方的住處。“發自此時白”,“發白”,有自然生理的原因,而這里上承“從今”,下又用“自此時”加以強調,內涵就較為復雜了。結末二句,就是對“發白”原因的說明。“一詠一觴誰共”,“一詠一觴”,指賦詩飲酒。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永足以暢敘友情。”“誰”,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句是說自己來到江南,與友人天各一方,而目前戰亂頻仍,障礙重重,何日能重相聚賦詩飲酒,互訴衷腸呢?此為“發白”的原因之一。“負平生書冊”,“書冊”上加“平生”二字,是說辜負自己讀了一輩子書,卻無法實現為國建功立業的抱負。古時文人讀書,多抱有“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的理想,而處于北宋淪亡,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權,金人虎視眈眈之際,理想終成泡影。這是“發白”的原因之二,實際是主要原因。詞作下片語氣沉重,悲懣與懊悔之情交織。
全詞雖簡短,內涵卻極豐富,感情強烈深切。
呂渭老(生卒年不詳),一作呂濱老,字圣求,嘉興(今屬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間在朝做過小官,有詩名。南渡后情況不詳。趙師岌序其詞云:“宣和末,有呂圣求者,以詩名,諷詠中率寓愛君憂國意。”“圣求居嘉興,名濱老,嘗位周行,歸老于家。”今存《圣求詞》一卷。 ...
呂渭老。 呂渭老(生卒年不詳),一作呂濱老,字圣求,嘉興(今屬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間在朝做過小官,有詩名。南渡后情況不詳。趙師岌序其詞云:“宣和末,有呂圣求者,以詩名,諷詠中率寓愛君憂國意。”“圣求居嘉興,名濱老,嘗位周行,歸老于家。”今存《圣求詞》一卷。
水調歌頭 姑蘇臺。宋代。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認群峰,尋四塔,半煙橫。平生感慨,況逢佳處輒銷凝。休說當時雕輦,不見后來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畫欄拍,飛燕兩三聲。
山居七詠題畫送周伯陽 其五 九曲山。明代。張羽。 竹林路陰陰,尋幽不覺深。不比羊腸坂,空傷行客心。
南園。明代。薛始亨。 南園文酒社,昭代幾人倡。爾雅推前輩,風流繼盛唐。草深方躅泯,席冷古弦張。誰念沿洄者,睪然嘆汪洋。
蘇州天賜莊重謁夢苕師。近現代。嚴古津。 正憶春風帳,驅車過古城。論茶供侍坐,看竹自從行。吳下言夫子,江東阮步兵。龜堂詩萬首,箋注喜初成。
所懷。宋代。文天祥。 予自皋亭山為北所留,深悔一出之誤。聞故人劉小村、陳蒲塘引兵而南,流涕不自堪。只把初心看,休將近事論。誓為天出力,疑有鬼迷魂。明月夜推枕,春風晝閉門。故人萬山外,俯仰向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