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無端報曉何忙。
喚卻金烏,飛上扶桑。
正好歡娛,不防分散,漸覺凄涼。
好良宵添數(shù)刻爭甚短長?
喜時節(jié)閏一更差甚陰陽?
驚卻鴛鴦,拆散鸞凰。
猶戀香衾,懶下牙床。
蟾宮曲·曉起。元代。徐琰。 恨無端報曉何忙。喚卻金烏,飛上扶桑。正好歡娛,不防分散,漸覺凄涼。好良宵添數(shù)刻爭甚短長?喜時節(jié)閏一更差甚陰陽?驚卻鴛鴦,拆散鸞凰。猶戀香衾,懶下牙床。
猛然間窗外傳來聲聲報曉,怎不叫人心頭著惱?
那報曉聲喚出了太陽,在云樹間掛得高高。
歡情正濃,不想分別時刻已到,心頭漸漸被愁意籠罩。
千金良宵,再添數(shù)刻時分,老天又何必計較?銷魂時節(jié),就是多饒一更,想來也不妨大道。
如今恩愛的鴛鴦心驚膽跳,和美的情侶分道揚(yáng)鑣。
叫人舍不得離開被窩,好久才懶懶地著衣下床,挨一刻一刻是好。
金烏:太陽。舊傳日中有三足烏,故以“金烏”代日。
扶桑:神樹名。《山海經(jīng)》說它高三百里,植于咸池之中,樹上可居十個太陽。
閏:在正常的時間中再增加出時間。陰陽:大道,此指道理。
牙床:象牙床。
參考資料:
1、天下閱讀網(wǎng).蟾宮曲·曉起
這首曲中的“曉起”,意味著男女情侶的“驚卻”與“拆散”。起首一句點(diǎn)出“曉”字,就表現(xiàn)出強(qiáng)烈的感情和心緒。晨雞報曉,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作者在前著一“無端”,在后怨一“何忙”。前者說明了“歡娛”的投入,后者則預(yù)示了“分散”的逼近。“喚卻金烏,飛上扶桑”是對旭日東升的藝術(shù)性說法,也有諱言早晨來臨的意味。這是作者《青樓十詠》中的一首,因?yàn)槭锹端蚱蓿詴云鹩腥绱瞬簧帷5鸁o浮浪輕薄之意,感情可謂深摯。元散曲在社會上的傳播,青樓歌詠也頗起了一番作用。因此作者選上這樣的題目,鄭重其事地進(jìn)行創(chuàng)造,是不該非議或奇怪的。
作者將“曉起”的“起”字僅在最后兩句完成,在此前鋪墊了良宵苦短、分別在即的背景,屢述了這一特定場景下惆悵驚惋、難分難舍的細(xì)膩心情,構(gòu)思頗為新穎。尤其是“好良宵”、“喜時節(jié)”兩句對仗,更是表現(xiàn)出有情人之間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語。以后貫云石有《紅繡鞋·歡情》:“挨著靠著云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雙歌,聽著數(shù)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什么。”末句頗為人稱道,殊不知實(shí)是該曲開了先河。
徐琰(約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號容齋,一號養(yǎng)齋,又自號汶叟,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元代官員、文學(xué)家,“東平四杰”之一。少有文才,曾肆業(yè)于東平府學(xué)。元代東平府學(xué)宋子貞作新廟學(xué),請前進(jìn)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教授生徒幾百人,培養(yǎng)的閆復(fù)、徐琰、孟祺、李謙等號稱元“東平四杰”,學(xué)成入仕后,皆為元初名宦。 ...
徐琰。 徐琰(約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號容齋,一號養(yǎng)齋,又自號汶叟,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元代官員、文學(xué)家,“東平四杰”之一。少有文才,曾肆業(yè)于東平府學(xué)。元代東平府學(xué)宋子貞作新廟學(xué),請前進(jìn)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教授生徒幾百人,培養(yǎng)的閆復(fù)、徐琰、孟祺、李謙等號稱元“東平四杰”,學(xué)成入仕后,皆為元初名宦。
庭院飛花。南北朝。王猷。 庭院春回白晝遲,飛花片片逐游絲。相看莫向風(fēng)前舞,留得馀香撲酒卮。
靈巖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宋代。釋仁欽。 萬象森羅古此峰,傳來幾世朗公容。知音會遇無先后,今日依前舊日蹤。
送何喬仲赴闕四首 其一。明代。黎民表。 招搖有桂樹,結(jié)根南海湄。蒙蘢度霜霰,皎潔常不移。以茲孤直性,貢之白玉墀。春風(fēng)被蘭茝,榮耀同一時。雖有艷陽質(zhì),比君璚樹枝。明堂備榱桷,海寓瞻巍巍。丹青洵云美,玄素豈所睽。無言愧桃李,幸得仰容輝。
江行雜感 其一。清代。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