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見子時,我在西關(guān)住。顧我已衰朽,愛子特明悟。
其后十?dāng)?shù)年,于此數(shù)見之。氣貌日益好,胸中即可知。
貌者德之表,精神氣所為。氣無所不適,其本在養(yǎng)頤。
所養(yǎng)得其正,其美充四肢。子是名公孫,家法能自持。
子學(xué)有舊業(yè),尤富禮與詩。重之以所養(yǎng),何適而弗宜。
古人有大路,行者皆坦夷。夫以子之明,豈惑于多歧。
修鞭與長轡,逸駕無停時。古人亦何人,勿問皆可追。
昨見子筆札,老人為子喜。其言遜而恭,賁然有文理。
愿子更勉之,莫忘老人語。所居求正人,正人德之輔。
送李光道。宋代。徐積。 憶昔見子時,我在西關(guān)住。顧我已衰朽,愛子特明悟。其后十?dāng)?shù)年,于此數(shù)見之。氣貌日益好,胸中即可知。貌者德之表,精神氣所為。氣無所不適,其本在養(yǎng)頤。所養(yǎng)得其正,其美充四肢。子是名公孫,家法能自持。子學(xué)有舊業(yè),尤富禮與詩。重之以所養(yǎng),何適而弗宜。古人有大路,行者皆坦夷。夫以子之明,豈惑于多歧。修鞭與長轡,逸駕無停時。古人亦何人,勿問皆可追。昨見子筆札,老人為子喜。其言遜而恭,賁然有文理。愿子更勉之,莫忘老人語。所居求正人,正人德之輔。
徐積(1028—1103)北宋聾人教官。字仲車,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門外,故自號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寧二年,年七十六歲。政和六年(1116),賜謚節(jié)孝處士。家鄉(xiāng)人為其建 “徐節(jié)孝祠”,明清兩代均有修繕,毀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
徐積。 徐積(1028—1103)北宋聾人教官。字仲車,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門外,故自號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寧二年,年七十六歲。政和六年(1116),賜謚節(jié)孝處士。家鄉(xiāng)人為其建 “徐節(jié)孝祠”,明清兩代均有修繕,毀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試陳瞻 其二。宋代。李之儀。 疏簾弄影不驚塵,百憶恒沙認(rèn)此身。轉(zhuǎn)盼回頭已陳跡,那知猶作未歸人。
樽酒西郊慰遠(yuǎn)還,梅花春意正相關(guān)。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
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遣子槃往華容族間種田寄安卿章士明。明代。魏觀。 樽酒西郊慰遠(yuǎn)還,梅花春意正相關(guān)。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月夜登燕子磯。清代。馬鼎梅。 風(fēng)濤自吐吞,今古向誰論。山欲截江住,云思挾月奔。潮洶瓜步闊,峰擁秣陵尊。多少登臨客,都無名姓存。
贈揭景哲茂才別。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于史。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昆侖?驅(qū)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及乎旴徙洪,著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yuǎn)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里。九萬扶搖風(fēng),相看尚轉(zhuǎn)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
盜賊。宋代。劉敞。 村落枹鼓起,城樓刁斗頻。畏涂深虎豹,行路入荊榛。故老人人怨,烽煙處處新。桃源容客棹,屬意武陵春。
送兄弟還都至長葛河上四首·雙禽。宋代。韓維。 雙雙河洲禽,文彩披丹質(zhì)。飛翔不離渚,鳴戲自終日。寒魚伏冰池,歲暮饑爾匹。不欲遠(yuǎn)求林,投身避羅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