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1) (形聲。從心,惑聲。本義:疑惑,分辨不清)
(2) 同本義
內惑于鄭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為奴婢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傳》
(3) 又如:惑眩(迷亂;混亂);惑疾(迷亂之病);惑變(迷亂變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誤 (使人疑而誤之)
(4) 迷惑,使…辨不清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 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以惑愚瞽。——明· 劉基《賣柑者言》
(5) 又如:惑動(迷惑動搖);惑主(迷惑君主);惑術(迷惑人心之術);惑惑(迷惑);惑眾(迷惑眾人);造謠惑眾;妖言惑眾;惑世
(6) 迷戀 。如:惑妄(迷于邪說);惑溺(沉迷)
(7) 迷失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惑失道。后大將軍。——《漢書》
形容詞
(1) 糊涂,令人不解
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傳道受業解惑。——唐· 韓愈《師說》
孰能無惑。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 又如:惑實(糊涂);惑人(昏庸糊涂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涂,疑惑)
惑【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正韻》戸國切《集韻》《韻會》穫北切。《說文》亂也。從心或聲。《廣韻》迷也。《增韻》疑也。
又《諡法》滿志多窮曰惑。
又熒惑,星名。
又或作掝。《荀子·不茍篇》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亦通作或。《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史記·賈誼服鳥賦》衆人或或。本作或,後加心以別之。
惑【卷十】【心部】
亂也。從心或聲。胡國切
(惑)亂也。亂者、治也。疑則當治之。古多叚或爲惑。從心。或聲。胡國切。一部。
◎ 粵語:waak6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匯] fed6 [寶安腔] fet8 [梅縣腔] fet8 [臺灣四縣腔] fet8 [客英字典] fet8 [東莞腔] fet8 [沙頭角腔] fiet8 [海陸豐腔] fet8 [陸豐腔] fet8
◎ 潮州話:hog8(h?k) [揭陽、潮陽]huêg8(huê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