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詞
(形聲。從目,焦聲。本義:眼昏花) 同本義
覩文籍則目瞧,脩揖讓則變傴,襲章服則轉(zhuǎn)筋,譚禮典則齒齲。——三國 魏· 嵇康《難自然好學論》
動詞
(1) 偷看
什么人敢來瞧俺腳色?——《警世通言》
(2) 又如:瞧女人
(3) ∶看
撇呆打墜,早被那人瞧破。——元· 高明《琵琶記》
(4) 又如:瞧腳色(察看動靜);瞧不起 (看不出來);瞧著(觀看)
瞧【午集中】【目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2畫
《字彙》慈消切,音樵。偸視貌?!秿晨怠るy自然好學論》覩文籍則目瞧。
又葉才笑切,樵去聲。《郭璞·鴣黃鳥贊》鴣
之鳥,食之不瞧。爰有黃鳥,其鳴則叫。婦人是服,矯情易操。
◎ 粵語:ciu4
◎ 客家話:[陸豐腔] ziau1 [寶安腔] ziau1 [海陸豐腔] ziau1 [梅縣腔] ziau1 [臺灣四縣腔] ziau1 zeu1 [客英字典] ziau1 [客語拼音字匯] ceu2 qiau2 [東莞腔] cia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