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歷二載春客燕,河清海晏消戈鋋。上林四月風日妍,乘輿思樂游龍船。
鳳輦并駕花云軿,騎麟翳鳳驂群仙。鸞旂屬車相后先,牙檣錦纜相蟬聯。
萬馬雜遝蒙錦韉,千官扈從控紫弦。和風不動舟徐牽,瓊童玉女歌采蓮。
黃門傳宣奏鈞天,龍伯國人夜不眠。金支翠旆千花鈿,光怪出沒明遙川。
紅云翠霧覆錦筵,青鳥飛去當帝前。珍羞玉食羅紛駢,駝峰駱乳繁馨鮮。
御爐紫煙浮龍涎,金甌璚液凝醴泉。才人歌舞爭取憐,南金蜀錦輕棄捐。
龍顏一笑春八埏,臣子拜舞呼萬年。嗚呼!吾皇圣智軼漢宣,但恨子虛之賦,無一能為君王傳。
四月十三,書所見。清代。劉鶚。 天歷二載春客燕,河清海晏消戈鋋。上林四月風日妍,乘輿思樂游龍船。鳳輦并駕花云軿,騎麟翳鳳驂群仙。鸞旂屬車相后先,牙檣錦纜相蟬聯。萬馬雜遝蒙錦韉,千官扈從控紫弦。和風不動舟徐牽,瓊童玉女歌采蓮。黃門傳宣奏鈞天,龍伯國人夜不眠。金支翠旆千花鈿,光怪出沒明遙川。紅云翠霧覆錦筵,青鳥飛去當帝前。珍羞玉食羅紛駢,駝峰駱乳繁馨鮮。御爐紫煙浮龍涎,金甌璚液凝醴泉。才人歌舞爭取憐,南金蜀錦輕棄捐。龍顏一笑春八埏,臣子拜舞呼萬年。嗚呼!吾皇圣智軼漢宣,但恨子虛之賦,無一能為君王傳。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廣州北郊作 其七。清代。屈大均。 咫尺陰山接越臺,夕陽吹角打圍來。揮鞭亂渡韸韸水,駝背佳人滿紫埃。
次湯士美送蔡季任韻寄士美二首 其一。宋代。周孚。 君才元落落,吾語只平平。意廣真堪笑,情親卻自驚。瘦筇殊未到,短笛為誰橫。肺病雖羸甚,猶能倒屣迎。
赴金陵舟過霅川偶作 其一。宋代。李光。 孤村遠浦接微茫,處處經行看插秧。卻憶年時住家處,藕花無數繞林塘。
金陵八詠和湛宗伯 其四 雨花臺。明代。顧璘。 古臺開士說金經,傳道天花落紫冥。廣舌不來塵海變,春風唯見草青青。
古風二首 其一。宋代。周紫芝。 夜夢乘輕舟,掛席浮天池。天池亦何有,濤瀾靡津涯。中有三神山,樓觀何巍巍。晶熒白玉闕,彩錯黃金旗。紫皇遣天風,下吹仙人衣。仙人不知名,人言是安期。我欲就與語,弱水隔渺瀰。鼓枻方少前,風動輒去之。仙人不得見,遙睇忍言歸。愿言哀劬勞,舉手援塵姿。探囊得靈丹,往往分刀圭。使我生羽翼,桑榆增暮輝。
贈周仲鳴進士四首 其四。明代。林光。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