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時文章衰,淺陋亦可憐。
走趨王公門,書記爭翩翩。
開讀令人慚,語吃意莫宣。
今晨忽驚喜,贈我手一編。
筆端吐虹霓,直上欲干天。
樊南甲乙中,乃有猗那篇。
如聽正始音,復回元佑年。
借問安能爾,氣剛得其全。
用為良有司,吾實無間然。
要知取士公,考閱外已傳。
何由置漢朝,直柄遂當權。
伏閣日論事,不減陽城賢。
楊承父與予同在別試所聊戲之奉簡。。晁公溯。 近時文章衰,淺陋亦可憐。走趨王公門,書記爭翩翩。開讀令人慚,語吃意莫宣。今晨忽驚喜,贈我手一編。筆端吐虹霓,直上欲干天。樊南甲乙中,乃有猗那篇。如聽正始音,復回元佑年。借問安能爾,氣剛得其全。用為良有司,吾實無間然。要知取士公,考閱外已傳。何由置漢朝,直柄遂當權。伏閣日論事,不減陽城賢。
和王半山韻十八首 其十 懷古。明代。林光。 瓶空無貯粟,松菊在名園。秫酒澆時變,烏巾到老存。北窗元自在,三徑絕煩喧。一任兒曹懶,清風自掃門。
江上行三十首 其十三。明代。鄧云霄。 月落西風急,秋螢點點流。卻疑江上女,半夜弄珠游。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宋代。劉克莊。 君子防微謹,嫌疑遠未然。從來納履處,不傍種瓜田。樊圃蕓初熟,耕畦瓞已綿。黃臺雖可摘,東郭未嘗穿。尾虎懲危道,揮蠅慕昔賢。浪云擇地蹈,濡血在山前。
沅州。。何喬新。 潭陽遠在夜郎西,石徑縈紆路轉迷。俗獷猶存盤瓠舊,樹深惟聽鷓鴣啼。茅檐彫弊哀三戶,嵐靄氤氳接五溪。欲吊靈均何處是,江頭蘭芷正凄凄。
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宋代。陽枋。 要路倦登臨,淵明徑好尋。卷收名利幟,揭示圣賢心。明使千家滿,霜從兩鬢侵。逃空三峽客,屬耳聽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