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自題像。唐代。黃巢。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黃巢遺留下來的詩一共三首,其中《題菊花》和《不第后賦菊》流傳程度較廣。這首《自題像》與兩首菊花詩相比,名氣就小得多了。甚至有很多人懷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黃巢本人的作品。
據(jù)說黃巢本人后來戰(zhàn)死疆場了,但也有傳說黃巢起義失敗后在洛陽做了和尚。從這首詩來看,他沒有戰(zhàn)死,后來削發(fā)為僧了。如果真像民間傳說那樣,這些叱咤風云的農(nóng)民領袖遁入空門,其人生感觸一定非尋常人所能及。比如像這首詩的頭兩句,“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既表明了黃巢曾經(jīng)歷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馬倥傯歲月,又顯示了他后來靜如止水的僧侶生涯,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橋上無人識”這一句,生動地描述了英雄遲暮那種無可奈何的蒼涼和悲哀,令人嘆息。但筆鋒一轉(zhuǎn),“獨倚欄干看落暉”一句,又悠然刻畫了一種“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原題注:陶毅《五代亂離紀》云:巢敗后為僧,依張全義于洛陽。曾繪像題詩,人見像,識其為巢云。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guān)東發(fā)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jié)束。 ...
黃巢。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guān)東發(fā)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nóng)民起義結(jié)束。
勝亭雪望。宋代。薛季宣。 上元云路玉塵飛,應是虬驂罷會歸。望合郊原人世變,映浮城郭夜燈微。連天忘卻黃岡縣,際水平將赤壁磯。滾滾長江耐澄撓,浪回鷗鳥一驚翚。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qū)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
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zhàn)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qū)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zhàn)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后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
次韻趙端明萬花園。宋代。方岳。 風逗湘簾雪絮飛,池痕雨過麹塵肥。揚州十里春猶在,細柳營深解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