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塞昔年嘗閉壘,甘陵今歲又勞師。將軍鎮蜀功多少,不見干戈出虎皮。
送鈐轄館使王公二首 其一。宋代。張靖。 保塞昔年嘗閉壘,甘陵今歲又勞師。將軍鎮蜀功多少,不見干戈出虎皮。
張靖,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雞肋編》卷下),望子。幼與文彥博同學。仁宗天圣五年(一○二六)進士(《邵氏聞見錄》卷九、《石林燕語》卷三)。文彥博為相,擢直龍圖閣(《石林燕語》卷一○)。嘉祐八年(一○六三),仁宗崩,以三司戶部判官權西京轉運使,終山陵而罷(《宋會要輯稿》禮二九之三七)。神宗熙寧初為淮南轉運使,究陜西鹽馬得失,竟獲罪(《宋史》卷一八一《食貨》三下)。降知邠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二)。五年(一○七二)以光祿卿直史館知陜州;八年,知荊南(同上書卷二二九、二七)。有《棋經十三篇》,今存。今錄詩二首。 ...
張靖。 張靖,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雞肋編》卷下),望子。幼與文彥博同學。仁宗天圣五年(一○二六)進士(《邵氏聞見錄》卷九、《石林燕語》卷三)。文彥博為相,擢直龍圖閣(《石林燕語》卷一○)。嘉祐八年(一○六三),仁宗崩,以三司戶部判官權西京轉運使,終山陵而罷(《宋會要輯稿》禮二九之三七)。神宗熙寧初為淮南轉運使,究陜西鹽馬得失,竟獲罪(《宋史》卷一八一《食貨》三下)。降知邠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二)。五年(一○七二)以光祿卿直史館知陜州;八年,知荊南(同上書卷二二九、二七)。有《棋經十三篇》,今存。今錄詩二首。
次東卿韻挽北村秋官五首 其三。明代。邊貢。 公昔較我藝,弱冠舉于鄉。公子復青年,探花冠群芳。浩蕩云中衢,接羽相翱翔。思公不可見,斷絕我中腸。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二月十二日過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馬頭嶺,鑄兵殘灶。屈氏子孫出示先生遺像,謹題二首 其一。。黃節。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次丁鳳儀見懷六首 其六 董子仁少參出中流砥柱圖求題。明代。周瑛。 狂瀾撼風雷,砥柱屹不動。根腳茍未固,豈能排澒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