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愧虛名類斗箕,更堪華閣玷纓緌。
海邊不覺飛鳧少,天外寧知嚇鼠饑。
倦客風霜嗟右席,故巢煙雨老南枝。
新年定有澄清劾,歸守東岡固未遲。
待罪書館無所自郊客有以尸素為謔者因成答詠。宋代。宋庠。 本愧虛名類斗箕,更堪華閣玷纓緌。海邊不覺飛鳧少,天外寧知嚇鼠饑。倦客風霜嗟右席,故巢煙雨老南枝。新年定有澄清劾,歸守東岡固未遲。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學家,工部尚書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陸,后遷居開封府雍丘縣雙塔鄉。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鄭國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贈太尉兼侍中,謚號“元獻”(一作元憲),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德范之碑”。宋庠與弟宋祁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多秾麗之作,著有《宋元憲集》、《國語補音》等。 ...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學家,工部尚書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陸,后遷居開封府雍丘縣雙塔鄉。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鄭國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贈太尉兼侍中,謚號“元獻”(一作元憲),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德范之碑”。宋庠與弟宋祁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多秾麗之作,著有《宋元憲集》、《國語補音》等。
折桂新亭。宋代。錢聞詩。 面對三江背五峰,一亭屹屹睨其中。蓬萊弱水眼前是,不必思航大海東。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宋代。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
送友東歸。元代。周權。 東華厭逐軟紅塵,一見潘郎興味真。落落孤松霄壑志,昂昂野鶴水云身。關山客夢三更月,驛路梅花十里春。誰唱渭城朝雨曲,坐中愁絕未歸人。
山中僧。唐代。陸龜蒙。 手關一室翠微里,日暮白云棲半間。白云朝出天際去,若比老僧猶未閑。
玉樓春。。李子酉。 紗窗春睡朦朧著。相見尚懷相別惡。夢隨城上角聲殘,淚逐樓前花片落。東風不解吹愁卻。明月幾番乖后約。當時惟恐不多情,今日情多無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