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學開宏構,斯文聳奧區。
由來漢丞相,善教魯諸儒。
自昔升堂訓,于今避席趨。
照函經滿帙,繪壁禮成圖。
集講占庭鱣,懷賢詠谷駒。
道存終拾芥,聲濫或逃竽。
一簣宜無止,連城莫自沽。
育材真孟樂,希圣乃顏徒。
寸晷堪輕璧,繁英慎奪朱。
霧蒸還作市,風至即名雩。
曉圃林如泮,春郊水是洙。
從茲弦誦地,不復嘆榛蕪。
故相國沂公建設學官實寵茲土近聞生徒寖盛姑。宋代。宋庠。 舊學開宏構,斯文聳奧區。由來漢丞相,善教魯諸儒。自昔升堂訓,于今避席趨。照函經滿帙,繪壁禮成圖。集講占庭鱣,懷賢詠谷駒。道存終拾芥,聲濫或逃竽。一簣宜無止,連城莫自沽。育材真孟樂,希圣乃顏徒。寸晷堪輕璧,繁英慎奪朱。霧蒸還作市,風至即名雩。曉圃林如泮,春郊水是洙。從茲弦誦地,不復嘆榛蕪。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學家,工部尚書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陸,后遷居開封府雍丘縣雙塔鄉。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鄭國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贈太尉兼侍中,謚號“元獻”(一作元憲),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德范之碑”。宋庠與弟宋祁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多秾麗之作,著有《宋元憲集》、《國語補音》等。 ...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學家,工部尚書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陸,后遷居開封府雍丘縣雙塔鄉。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鄭國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贈太尉兼侍中,謚號“元獻”(一作元憲),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德范之碑”。宋庠與弟宋祁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多秾麗之作,著有《宋元憲集》、《國語補音》等。
代蜀總過沔宴制帥。宋代。李曾伯。 皇天祚宋啟真儒,手鑰秦關鎮蜀都。方策有之伊呂偶,規模如此漢詔無。軍聲劘刜歸帷幄,王事驅馳在粟芻。把酒東湖需捷奏,佇催公袞醉西湖。
瑞金縣西池雙蓮汪簿有詩見寄因以和之。宋代。金君卿。 惠政多應草木知,藕花呈瑞向西池。雙紅共蒂初含笑,眾卉千名總合奇。寵降帝妃媯汭日,恍迷仙佩漢臯時。若教潘令河陽見,肯羨東風桃李枝。
秋夕書事。宋代。陸游。 寂寂青楓岸,蕭蕭白版扉。端居常嬾動,偶出卻忘歸。時泰徵科簡,師還驛置稀。江村日無事,煙火自相依。
次韻。明代。鄭潛。 山從遠浦盡,路向斷橋過。破屋鳴春雨,寒潮送晚波。故人耀華轂,小隱隔蓬窩。出處從吾好,前川寄一蓑。
題張叔平紅崖碑后。清代。司炳煃。 張君好游復好奇,逍遙不受名利羈。東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繭足不遺蠻與夷,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紅崖山石如猊獅,紅崖文字如龍夔。縮本、贗木相離支,懷古徒興三代悲。何君不畏艱與危,何君不憚熊與羆。崖懸萬仞身懸絲,陰氣肅肅砭人肌。捫蘿擗虺右手胝,摹拓豈任庸奴為。風神號怒山神私,忽躍忽叫交奔馳。奪其所寶心怨咨,旁人亦道君是癡。謂以性命博文辭,君方驚定神怡怡。大呼武侯報以詩,詩所難寫記補之。柳公、謝公筆淋漓,仿佛如見磨礱斷壁揮毫時。此圖二丈如披帷,張之老屋氣漫彌。毒龍猛獸相撐持,金仙蠻鬼雜怒嬉。日輪月殿云垂圍,大圈小圈光陸離。云黃海黑風凄其,長畫短畫盤蛟螭。陰陽萬象供爐錘,觀者揖君相叫噫。或疑或喜或眥睢,口量手揣心是非。謂是好古鄒君叔績不及知,可憐甘受世人欺。吁嗟乎,可憐甘愛世人欺,豈獨石鼓銘文岣嶁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