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唐代。李賀。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養龍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復返,
如今已經沒有人培養重用英賢。
寒夜里的霜雪把馬棚壓得坍塌,
西風中駿馬的脊骨已經被折斷。
⑴王琦注:“《左傳》:‘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龍。’杜預注;‘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豢,養也。”
⑵按古以馬為龍類,故李賀以今不能豢龍,而駿骨為霜所折。
此詩為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九首。這首詩化用飂叔豢龍的典故,斥責當時統治者摒棄、殘害賢才,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不平和對英才埋沒的痛惜心情。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于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征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嘆良馬不得善養者則必為風霜所摧折,可為詠物詩之典范,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脫”于此詩中可以明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六月六日嘉會代柬 其二。。區越。 不受山陰父老錢,還山亦似出山年。新詩賦就客盈座,白酒來時赪滿肩。麋鹿動驚西華枕,鳧鹥不上鑒湖船。豈知劉白賡歌日,綠野堂中幾伴仙。
登天安門城樓。近現代。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秭歸屈原墓。。朱帆。 汨水騷人骨,還鄉瘞秭歸。巫山鄰楚女,香澗近明妃。莫道文章顯,須知愿向非。可憐詩共酒,長與世相違。
扈從春際上陵四首 其三。明代。于慎行。 云間神闕九關開,樹杪仙輿萬乘來。霧雨蕭蕭陰輦路,松楸郁郁鎖城臺。摐金大樂空山應,裸玉崇儀列辟陪。聞道龍衣親負土,漢家原廟不勝哀。
述謝陳亮之邦伯時自廣平被召 其一。明代。顧璘。 銅章叨拜庶官中,先達從君見古風。鄉誼每勞開閣待,民情長許置郵通。才疏謬得淮陽召,身在應懷鮑叔功。已幸枳棲能脫跡,唯於離索嘆西東。
塞上讀霞海篇寄管涔子。明代。林大春。 當代推詞伯,如公思獨玄。明霞歸遠渚,孤月出高天。魯壁存經舊,漢宮作賦先。蒼茫辭闕下,灑落向江邊。興引赤城愜,情憐碧海偏。奇文振巖穴,麗藻發林泉。玉鐸驚回首,金聲失比肩。草書潛逼圣,載酒細論賢。門比孫登重,山因謝朓傳。游秦膺舜岳,思越感堯年。夜夢抽簪侶,秋懷倚劍篇。登臨嗟遠矣,風物轉悠然。好靜能齊俗,端居或問禪。賓僚盡傾倒,騷雅幸周旋。重望歸安石,幽期合稚川。曹劉時并蓋,李郭或同船。賤子暫持節,長途許執鞭。青門逢勝集,紫省列群仙。忝竊分徐榻,光輝入孔筵。終南巧舞外,長樂婉歌前。忽奏陽春曲,兼聆流水弦。疑游洞庭浦,如陟華山巔。縹緲飛千里,空濛俯八埏。別來馀臘雪,吟處起春煙。朝傍黑河宿,暮從青戍眠。寶刀增意氣,彩筆愧塵緣。塞晚愁聞雁,溪清想釣鳣。何時隨汗漫,白日共聯翩。醉訪燒丹地,閒行種藥田。枕書仍寤寐,驛傳若留連。沙隱朔云暗,峰回羌樹圓。關西悵脩阻,空復望飛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