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唐代。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處長久地跟隨著您。
長久跟隨您,您進入楚山里,白云也跟著你渡過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著蘿衣,白云可以躺臥您要早回歸。
⑴劉十六:李白友人,名字不詳。“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間排列長幼的次序數,唐時常用這種次序數來稱呼人。
⑵楚山:這里指今湖南地區,湖南古屬楚疆。秦山:這里指唐都長安,古屬秦地。
⑶湘水:湘江。流經今湖南境內,北入長江。《水經注·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睗h東方朔《七諫·哀命》:“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⑷女蘿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蓖跻葑ⅲ骸芭},菟絲也。”朱熹曰:“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潔也?!?/p>
⑸堪:能,可以。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59-160
3、孫靜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67-268
這首詩當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李白在長安送劉十六歸隱湖南所作。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懷著濟世之志,奉召來到長安,然而長安的政治現實,把他的期望擊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慮到將來的去向和歸宿。此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9-280
2、孫靜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67-268
詩命題為“白云歌”,詩中緊緊抓住白云這一形象,展開情懷的抒發。白云向來是和隱者聯系在一起的。南朝時,陶弘景隱于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睆拇税自票闩c隱者結下不解之緣了。白云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這首詩直接從白云入手,不需費詞,一下子便把人們帶入清逸高潔的境界。
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這首送別詩不再從別的方面申敘離情,只擇取劉十六自秦歸隱于楚的行程落筆。從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這朵白云便與他形影不離,隨他渡湘水隨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臥君早歸”,祝愿他高臥白云為止,可以說全詩從白云始,以白云終。讀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飄浮,而隱者的高潔,隱逸行動的高尚,盡在不言之中。胡應麟說“詩貴清空”,又說“詩主風神”(《詩藪》),這首詩不直寫隱者,也不詠物式地實描白云,而只把它當做隱逸的象征。因此,是隱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隱者,真正達到清空高妙,風神瀟灑的境界。方弘靜說:“《白云歌》無詠物句,自是天仙語,他人稍有擬象,即屬凡辭?!笔求w會到了這一妙處的。
這首歌行運筆極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稱地,不直言秦、楚,而稱“楚山”、“秦山”,不僅與歸山相應,氣氛諧調,增強隱逸色調;而且古人以為云觸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擇字之妙,一筆雙關。當詩筆觸及湘水時,隨事生情,點染上“女蘿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薄芭}衣”即代指山鬼。山鬼愛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睗h代王逸注云:“所思,謂清潔之士若屈原者也?!边@里借用這一故實,意謂湘水對潔身修德之人將以盛情相待,進一步渲染了隱逸地的可愛和歸者之當歸。而隱以屈原喻歸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個“堪”字包含無限感慨。白云堪臥,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這個“堪”字,“君早歸”三字雖極平實,也含有無限堅定的意味了。表現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鋒芒。
此詩采用了歌體形式來表達傾瀉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適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頂真修辭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復上一句之尾的詞語,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增加了音節的流美和情意的纏綿,使內容和藝術形式達到和諧的統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鵝兒。唐代。李郢。 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何窮散亂隨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高宗皇帝韋杜三詩御書贊。宋代。岳珂。 古者賦詩,惟以言志?;蜿愖湔拢蜣滓?。惟圣秉籙,啟于多艱。北鄉之悲,鑾輿未還。歲時雇瞻,雪涕凝竚。宸毫寄心,亦或有取。惟唐二臣,一唱一酬。節物感不,下筆不休。西清燕閒,念此夐隔。郁乎居南,凄其望北。璧跗瑯鈕,舒卷龍箋。白云其翔,契闊十年。臣之管窺,嘗讀國史。曹勛衣襟,洪皓幅紙?;驊Q或泣,或命以官。或間持書,或使問安。玉音瑯瑯,具記青汗。宜其注思,感此歸雁。三詩之作,迭寫杜韋。社日二篇,獨書前詩。昭哉圣情,如古之賦。迄其弗償,徒切舜慕。霜露之履,誰無此哀。此或尼之,謂之何哉。是帖之傳,式媲遺訓。敵愾于王,見者必備。
姜明德醫學錄任滿詩用美之并以醫之利害語之。元代。葉颙。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神清慮淡壽且耆,顏色豐澤毛發黟。無不足兮何所望,子孫妻妾皆歡怡。寒溫風雨倘失時,人心私欲復蔽虧。堂堂正氣日以衰,瘵癘始得乘其危。膏肓一穴自古有,區區二豎寧知斯。惜哉醫緩不務此,倉卒遽謂疾弗治。若藥暝眩罔不愈,縮手退避計或遲。乃知用藥如用將,用非其類悔曷追。芫巴烏附吾所用,參術之輩胡能為。信乎藥者亦兇器,古人不得已用之。姜君職醫識此理,愚民攀慕賢守知。延年卻老學妙術,回生起死參神奇。杏林春色香韻美,芳葩漸滿東風枝。他年丹石億萬斛,慎勿往取虎竊窺。我身剛強甚無恙,半世落魄癖在詩。賦性掘強成傲物,胸次未掃平生癡。高談驚世鄙俗訝,左計失策群兒嗤。疏狂往往激眾怒,而我戲笑方嘻嘻。豈無甘言悅人意,胡塞巨口而不諛。后先顛倒皆類此,愿將斯疾祈君醫,愿將斯疾祈君醫。
報謁徐大雅仁因以題贈三首 其二。宋代。趙蕃。 我住東郊祇樹園,無人肯顧席為門。多君用意非流俗,忙里偷閒每見存。
梁燕二首 其一。近現代。吳文治。 畫梁燕燕兩雄雌,添得新雛喜可知。羽翼長成飛去也,忘恩有負鬻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