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題滿傷春句。
春若有情應解語,問著無憑據。江東日暮云,渭北春天樹,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楚天遙過清江引·屈指數春來。元代。薛昂夫。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題滿傷春句。春若有情應解語,問著無憑據。江東日暮云,渭北春天樹,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掰著手指數來了春天,卻驚訝地發現,彈指之間春天就已過去。蛛絲網兜住了落花,也要把春留住。好幾天為春晴而歡喜,卻又一連幾夜愁聽春雨。曲折的小山屏風,寫滿了傷春的詩句。
春天如果真有感情,就應該了解我的心曲,可問起來卻沒有憑據。傍晚時,江東煙靄迷濛;春天里,渭北一片花樹,不知道哪里是春天的住處?
雙調:宮調名,屬北曲十七宮調之一,是元曲的常用宮調。
楚天遙過清江引:為雙調帶過曲,由《楚天遙》與《清江引》兩個曲牌組成。
彈指:本為佛家語,“一彈指”的略語,喻時間短暫。
六曲小山屏:可開可合的六折畫屏。六曲,指屏風一共六扇。
解語:善解人意。
“江東”二句:為唐杜甫《春日憶李白》“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二句的倒用。
那答兒:哪里,哪邊。元人俗語。
參考資料: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215
2、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117-118
薛昂夫生活于元代中期。這支曲子當為送別友人而作,送別對象與創作時間已難以考證,可能與另一首《楚天遙過清江引》(有意送春歸)作于同時。友人離別,作者想挽留友人,但就像春天無法挽留一樣,因此他傷春又傷別,寫下這支曲子。
參考資料:
1、李雁 吳冰沁.元散曲經典品讀.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110-112
薛昂夫這組雙調帶過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詩詞,婉約幽麗,富有詩詞韻味。
前段《楚天遙》,通篇五字八句四韻,句式與詞牌《生查子》同。開頭兩句化用了南宋詞人高觀國《卜算子·泛西湖坐間寅齋同賦》詞意,攬括全篇,抒發了愛春、惜春、傷春的復雜心緒。“屈指”“彈指”、“春來”“春去”,兩相對比,益見感慨之深。“蛛絲”二句,寫眼前景物,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留春住”,是作者此際的心情,因而感到客觀的境物,亦與自己的心融會為一。落花象征著即將消逝的春天。“蛛絲網落花”似從辛棄疾《摸魚兒》“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詞句化出,物與我會,境與情融。“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天晴時似覺春可暫留,因而喜悅;夜雨時便覺春歸迅速,更惹傷悲。雨晴不定,愁喜無端,正見作者胸中不可名狀的傷春意緒。唯是在“六曲小山屏”上,“題滿傷春句”。至此點出傷春的主題。
后段《清江引》,基本上是五七言句法,末句加上襯字,便顯出元曲的特點。“春若有情應解語”,承上啟下。此句繼承了唐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和溫庭筠“花若有情還悵望”(《李羽處士故里》的手法,句中再作轉折,用意尤為婉曲。“問著無憑據”,言外之意是說,春既無情,亦不解人心意,來去匆匆,徒令人傷懷而已。“江東日暮云,渭北春天樹”,化用杜甫《春日憶李白》詩語。杜甫寄居長安,李白漫游江浙,原詩兩句是寫杜甫和李白各自所在的景物。此曲直用杜詩,也寄寓著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懷念。這兩句點出傷春的理由,深化了主題,并逼出末句“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這句化用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詞意,既是寫惜春的情懷,也是寫對友人的思念。
全曲前段力寫傷春之情,后段引用前人詩句,略點離愁無盡之意,兩段結合得水乳交融,景中有情,神余象外。曲中化用了不少前賢惜春傷春名句,卻能渾然一體,自成新篇,詩詞功夫轉化為曲而不失曲的特殊韻味,足見作者的詩家功夫。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鶻(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弟子禮于劉辰翁(1234~1297)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于《皇元風雅后集》、《元詩選》等集中。 ...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鶻(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弟子禮于劉辰翁(1234~1297)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于《皇元風雅后集》、《元詩選》等集中。
震兒設教永平移家就養途中即事有作。清代。孔繼瑛。 有子悲風木,饑驅到北平。移家聊遠道,就食悵馀生。載主親封篋,棲神宛倚衡。同車頻險阻,共命判幽明。渡水潛相喚,登山恐或驚。崎嶇輪易折,觳速馬難行。攬袖看孫哭,烹茶有婦迎。為言官道近,齊說郡侯清。地繞岡巒勢,人多弦誦聲。疏花開小院,斜日下高城。聚似萍波泛,來當麥浪晴。黃泉誰問路,白發獨添莖。每憶黔婁被,徒憐考叔羹。蕭條愁官館,何日送歸旌。
相和歌辭。公無渡河。唐代。王建。 渡頭惡天兩岸遠,波濤塞川如疊坂。幸無白刃驅向前,何用將身自棄捐。蛟龍嚙尸魚食血,黃泥直下無青天。男兒縱輕婦人語,惜君性命還須取。婦人無力挽斷衣,舟沉身死悔難追。公無渡河公自為。
題鄧云鄉紅樓識小錄。近現代。施蟄存。 一夢紅樓三百年,燕京風物付云煙。憑君話舊存文獻,又見都城紀勝編。
莊浪趨張掖。清代。許孫荃。 酒泉張掖近天山,大漠風云指顧間。莫道行邊人萬里,最西還有玉門關。
惜春長句。宋代。葛紹體。 去年花開春日和,行嗅香蕊攀柔柯。今年花開煙雨愁,坐見落英填污溝。世事翻覆故應爾,天工卷舒亦如此。曷不長教四時好,卻令二月春草草。墻頭錦紅一花梢,人間雪白幾鬢毛。東家兒女喜斗妍,西鄰老婦羞頺顏。亦有對酒高陽徒,零落山丘空畫圖。悲來乎,悲來乎,花開花落胡為乎。把住東風聊自娛,明年晴雨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