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
回風醒別酒,細雨濕行裝。
習戰邊塵黑,防秋塞草黃。
知君市駿馬,不是學燕王。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唐代。岑參。 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回風醒別酒,細雨濕行裝。習戰邊塵黑,防秋塞草黃。知君市駿馬,不是學燕王。
遠望潼關樹木蒼蒼茫茫,京城長安就在夕陽近旁。
陣陣旋風吹醒餞別之酒,微微細雨打濕朋友行裝。
練兵備戰邊地煙塵正濃,買馬防秋塞上秋草已黃。
我知朋友此行去買駿馬,不是為了學那古時燕王。
天平何丞:即天平縣何縣丞,生平未詳。天平,唐縣名,即虢州湖城縣(今河南省靈寶縣一帶)。丞,縣丞,佐縣令處理政事。市:購買。
關:指潼關。蒼蒼:迷迷茫茫。
回風:回旋的風。別酒:餞行酒。
習戰:備戰。習,練習,準備。邊塵黑:指邊地戰爭激烈。
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屆時邊軍特加警衛,調兵防守,稱為“防秋”。
燕王,指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這里用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為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
參考資料:
1、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139
2、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參任為虢州長史。同年,岑參送別一何姓縣丞進京買馬,聯想到燕昭市駿,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這首詩是送別之作,寫的是送同僚入京買馬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題材。
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入京”二字寫京城長安一帶景色。“晚”和“夕陽”點出送別時間,而“關樹”、“長安”為何遠所去之處,暗示“入京”,同時勾劃出蒼茫遠景。詩的三、四兩句寫近景。陣陣回風,蒙蒙細雨,伴著送別酒席,打濕旅人行裝,從而把環境與送別自然聯系起來,意境頗為別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詩的五、六兩句轉寫此行意義?!斑厜m黑”點明戰爭未息,“塞草黃”點明時已深秋。經這里點明“秋”字,上文的“關樹”、“回風”、“細雨”等等景物便都覺得真切。這兩句言及邊地戰爭,可見詩人身在虢州,心系邊塞。詩的結尾兩句承“習戰”、“防秋”,點明“市馬”。“市馬”本為“習戰”,詩人卻由此想到“燕昭市駿”的色而且用“不是學燕王”來說何遠此行性質,似乎包含棄置州縣,不被看重的嘆息。
詩的首聯寫“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是惜“入京”而寫自己“唯有鄉園處,依依望不迷”(《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的情態;詩的尾聯出“市駿馬”而聯想到“學燕王”,也包含著“丹心亦未休”(《題虢州西樓》)卻又無人賞拔的含義。這正是本詩表現上的一個特點。此外,詩中還表達了對邊事的關切。這些都可以反映詩人任職虢州期間思想和生活的一個側面。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訪祥云谷首座不遇。明代。朱同。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至牛渚憶魏少英詩。。王僧孺。 楓林曖似畫,沙岸凈如掃。空籠望懸石,回斜見危島。綠草閑游蜂,青葭集輕鴇。徘徊洞初月,浸淫潰春潦。非愿歲物華,徒用風光好。
李夫人歌。明代。王世貞。 人耶仙耶,宛然而來者,疇為汝之權耶。仙耶人耶,翩然而去者,疇為汝之身耶。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
示元度。宋代。王安石。 今年鐘山南,隨分作園囿。鑿池搆吾廬,碧水寒可漱。溝西雇丁壯,擔土為培塿。扶疏三百株,蒔梀最高茂。不求鹓雛實,但取易成就。中空一丈地,斬木令結搆。五楸東都來,斸以繞檐溜。老來厭世語,深臥塞門竇。贖魚與之游,喂鳥見如舊。獨當邀之子,商略終宇宙。更待春日長,黃鸝弄清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