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含山店夢覺作。唐代。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這是一首羈旅鄉思的經典作品。
在唐代詩人那里,“回家”與“仕進”是一對永遠無法解決的矛盾。對于銳意進取、自視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業無成,寧可“一醉任天涯”,決不輕易還家,必須堅忍地前行。這便有了韋莊將“流離”“別家”當作一種習慣,成為生活常態。與其他詩人相比,韋莊似乎表現得更為灑脫,更加決絕,“等閑揮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氣度與抱負盡出,毫無悲悲切切之感。韋莊的行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是唐末亂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這句詩,最能表現唐代士子氣度。
但是鄉思功名兩不棄,又誰也克服不了誰,自然會讓許多詩人不約而同地將這份苦悶轉入到夢境,以此寄寓自己現實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韋莊一生又是飽歷艱辛,讀書時數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嘗寇亂,間關頓躓,其漂泊流浪之苦、去鄉懷國之痛的體驗不可不謂深刻,這些在他的詩作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孤燈所具有的悲劇意味,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詩人的感傷表露無疑,那是一種凄然的美,仿佛萬籟俱寂之夜,只有一盞孤燈,作者企圖在黑夜中尋找寄托,然而醒來時卻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讓人愈加惆悵。
羈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際遇,而在離亂的時代更不足為奇。他善于從內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使這種人之常情顯得格外動人。全詩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隱,其間卻處處涌騰著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揚,那思念,那愴然,甚至那惆悵迷茫的嘆息都發自內心深處,若隱若現,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摯,令人品味不盡,使人想見風度。夜深人靜,好夢攪醒后的詩人,興盡悲來,他心頭襲上的哀感絕不止一己的生命飄泊無著之感,更是人類生命的蒼然之悲感。韋莊這種清麗柔婉詩風,屬于典型的晚唐格調,于此詩猶見一斑。
韋莊。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和虛齋勸農十詩。宋代。鄭清之。 迢遞層陰曉自開,仙丹花底問瀛萊。文章太守非游衍,為省春耕物地來。
次李參政省中獨坐韻。明代。張以寧。 畫省晝岑寂,坐來風葉鳴。雨晴鳷鵲觀,秋滿鳳凰城。許國丹心在,懷鄉白發生。所慚無寸補,載筆直承明。
送李宰免監鎮之官浙西。宋代。釋寶曇。 我自歸帆急鼓催,君先一騎抗塵回。誰知北海樽罍底,親見東軒長老來。執手試聽楓葉下,打門終待藕花開。孤燈一曲無公事,萬卷吾伊亦壯哉。
送陳文是掌教南海兼寄諸里友。明代。陳子壯。 吾土之官易,同年感舊勞。宿名留乙榜,真卷貴儀曹。不倦云中翼,相從海上濤。心知賢弟子,多有妙音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