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啼鴉了。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
愁痕倚賴西風掃。被西風、翻催鬢鬒,與秋俱老。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計無此、中年懷抱。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煙未斂,楚山杳。
賀新郎·秋曉。宋代。蔣捷。 渺渺啼鴉了。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愁痕倚賴西風掃。被西風、翻催鬢鬒,與秋俱老。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計無此、中年懷抱。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煙未斂,楚山杳。
一夜醒來,聽烏鴉聲遠去再聽不到啼叫。遼闊的湖面上,陡峭的島嶼被寒氣籠罩,意識到這是太湖的秋曉。昨晚在燈光搖曳中,憑著竹幾做了一個夢,夢見馬嘶人行于古道。披衣起來搔著頭,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此時月光淡黃天微明,連竹籬的影子也難見到,只有竹籬上,掛著幾朵小牽牛花在爭俏。大自然好像也嫌秋光太清淡,又特意增添些紅棗。
原指望西風能把憂愁掃掉。結果西風反催人增添白發,與蕭瑟的秋天一樣同衰老。昔日庭院掛著簾幕隔寒霜,酣飲美酒,常在金粉屏風邊醉倒。想那時是不會有而今這種感傷的中年懷抱。現在流落萬里江南,可恨身無半文難溫飽,只能像伍員那樣去吹簫乞討;亦恨列隊參差的南歸白雁,橫過天空是飛得那樣高。
賀新郎:詞牌名,此調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又名《金縷曲》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
渺渺(miǎo):微遠的樣子。
啼鴉:烏鴉啼叫。
了(liǎo):停止。
亙(gèn):綿亙,遼闊。
魚天:指水面。
峭嶼(qiào yǔ):陡峭的島嶼。
五湖:太湖的別名。
窺(kuī)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來判斷天色的遲早。因為近清晨時星漸稀少。
青花:即牽牛花。
愁痕:愁容。
翻催:反而催逼。
鬢(bìn)鬢:面額兩旁的黑發。
金粉屏:飾有彩繪的屏風。
參(cēn)差(cī):高低不齊。
白雁:一種鳥,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時南飛。
天杪(miǎo):最高處,天邊。
斂:消失。
楚山:指太湖一帶的山。
杳(yǎo):隱沒不見。
參考資料:
1、金志奎著.宋詞名家名作三百首詮釋賞析:武漢出版社,2010年8月:第646頁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但通觀全篇可知,這首詞作于南宋亡后。詞人當時流寓蘇州,隱居太湖,在秋天拂曉時分所見景物及由此興起感慨,于是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王兆鵬主編;郭紅欣副主編.宋詞鑒賞: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10:第397頁
這首詞的上片寫太湖秋曉之景。首句寫所聞。“渺渺啼鴉了”寫出黎明烏鴉的特點,扣緊“曉”字。下三句寫所見所感。“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扣緊“秋曉”二字。“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二句寫所夢。也許詞人睡意未消,所以下得床來又點著燈,憑幾小睡。夢中不知什么人騎馬行于古道之上。“竹幾一燈”,“嘶馬”“古道”,顯得孤單、寂寞,凄涼。“起搔首、窺星多少”寫詞人的動作,搔首窺星,顯得心緒煩亂,焦躁不安,感到天亮得太慢。下四句“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寫晨光曦微中的院庭一角:由于天色漸明,月亮顏色變淡,籬影消失,籬笆上掛著幾朵青色的小牽牛花,唯有樹上的紅棗給這疏淡的畫面增加了一抹亮色。詞人似乎在說,紅棗可以為秋添色,而人的心情黯淡,卻無法被照亮。上片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所夢所行,勾勒出一幅凄清、寥落,充滿寒意的秋景圖。它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一幅包括詞人在內的山水人物畫。透過秋曉的景物,讀者仿佛觸到了詞人的脈搏:他明明有一顆報效國家的雄心,但在萬般無奈之中只能無所事事地打發日子。他苦悶、焦躁、度日如年。
詞人這種深藏的憂愁在下片中便一發而不可收。過片三句,“愁痕倚賴西風掃。被西風、翻催鬢鬒,與秋俱老”可見由于時光流逝,年華漸老,詞人的憂愁變得更加濃重。“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二句回憶宋亡前的生活。室內掛著繡簾,遮住寒霜,在繪飾的屏風旁醉倒,何等的愜意。今昔對比,更使詞人愁上添愁。“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二句借伍員,“鼓腹吹簫”之典,托出自己愁苦的底蘊,宋亡后,詞人正像當年的伍員一樣到處飄泊,大雁尚能在天際自由自在地飛翔,春來便能返回舊居,而人不如雁,到底何時才能返歸故里,詞人不由產生一種嫉恨之情。兩句中連用兩個“恨”字,道出深沉的亡國之痛。“煙未斂,楚山杳”,詞人陷身于四顧茫茫的大霧之中,看不見天日,看不到出路,只能任憂愁痛苦煎熬自己。結尾以迷茫遠景收結,回味無窮。
這首詞以故國家山之痛,身世不幸之感為主線,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上片寫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西風、秋霜、萬里江南等景語都因抒情而帶出,最后以景結情。全詞在寫景、抒情之中還夾雜著簡括的敘事,如“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等處,雖然只是寥寥幾筆的白描,但卻寫得生動傳神。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
蔣捷。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五月望月蝕歷家又言六月朔日蝕。。樓鑰。 閭巷夜爭呼,相傳救望舒。偶因云暫破,真似月之初。孰謂蟆能瞎,端知歷不疎。太陽交蝕近,試看更何如。
釣臺。宋代。李處權。 先生志丘壑,溪山助幽興。持竿聊爾爾,至樂在游泳。故人已龍飛,旌車遠來聘。掉頭藐不顧,長揖辭萬乘。人生各有愿,可不安吾分。是在易之乾,曰遁世無悶。至今堂前竹,蒼翠有余潤。我行出祠下,敬謁仰勝韻。愧負營口腹,馳驅違本性。言歸不敢遲,賣劍買魚艇。
丙辰北來詩第三章 其二。近現代。朱青長。 戲挽鴻濛訪赤松,瑤池車駕幾人從。迷途具茨悲前馬,沸鼎殘羹欲豢龍。貝闕漸深云叆叇,天衣璀璨玉丁東。塵堆已隔方壺遠,怕問蓬山第二峰。
念奴嬌 茉莉。。于玉班。 檐櫳午寂,正陰陰窺見,后堂芳樹。綠遍長叢花事杳,忽見瓊葩豐度。艷雪肌膚,蕊珠標格,消盡人間暑。還憂風日,曲屏羅幕遮護。長記歌酒闌珊,微聞暗麝,笑覓衣沾露。月沒闌干天似水,相伴謝娘窗戶。浴后輕鬟,涼生滑簟,無限風流處。惹人幽夢,枕邊零亂如許。
題鄭侍御藍田別業。唐代。張喬。 秋山清若水,吟客靜于僧。小徑通商嶺,高窗見杜陵。云霞朝入鏡,猿鳥夜窺燈。許作前峰侶,終來寄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