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
秋寄從兄賈島。唐代。無可。 螟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
草蟲喧囂著無邊暮色,靜默沉思打坐在西林。
聽雨更覺得寒氣遍布,推門卻只見落葉深深。
當年因病困滯在京都,我倆同起歸隱洞庭心。
這也是兄長您的心事,遲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從兄:堂兄。
螟(míng)蟲:泛指各種秋蟲。
西林:指西林寺。
徹:通夜。謂一直到天明。一作“盡”。
京邑病:無可與賈島同在京城長安時,賈島屢試不第,積憂成疾。京邑:指京城長安。
洞庭心:指泛舟洞庭湖上的歸隱之心。
吾兄:稱賈島。
遲回:游移,徘徊。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市:長春出版社,2010年:758-759頁
2、張亞新.唐詩精選.北京市: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5年:691-692頁
無可俗姓賈,為賈島堂弟,幼時,二人俱為僧(島后還俗),感情深厚,詩信往還,時相過從。這首詩便是無可居廬山西林寺的某年秋天,為懷念賈島而作。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2-1243頁
這首詩的前半首從黃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著重狀景,景中寓情。后半首回憶往事,感慨當前,著重摛情,情與景融。
首兩句以興體起筆,物與人對照鮮明。西林寺在廬山香爐峰西南風景絕佳處。東晉高僧慧遠居東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們也俗姓賈。無可到廬山,長居西林寺,深念賈島,也許與此有些淵源。這二句寫暮色蒼茫,草蟲喧叫;作者靜坐禪房,沉思不語。一喧一默,一動一靜,相映益彰。
三、四句寫無可蒲團跌坐,晨夕見聞。在蒼苔露冷、菊徑風寒的秋夜,蛩聲凄切、人不成寐的五更,聽覺是最靈敏的。詩人只聽得松濤陣陣,秋雨瀟瀟,一直聽到更漏滴殘(“徹”)。奇妙的是,天亮開門一看,并未下雨,惟見積得很厚的滿庭落葉(“深”)。這真是妙事妙語。宋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說:“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謂之象外句,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所謂“象外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司空圖《詩品·雄渾》),即跳出字面物象之外,才能得其個中三昧。“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二句,寫的是“落葉”,而偏說是“聽雨”,意思又不在“聽雨”,而是寫長夜不眠,懷念賈島。這個象外句要比直寫深入兩層。
五、六句轉入往事回憶。曩昔,兄弟二人同在京城長安時,賈島屢試不第,積憂成疾,曾與無可相約,仍回山皈依佛門。一個“病”字,齊下雙管。一寫賈島名落孫山的憂憤之病;一寫朝廷昏庸,不識人才,國事不可救藥之病。兩病相加,不能不起泛舟洞庭、歸隱漁樵之心。當年無可離京時,賈島《送無可上人》詩云:“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這應是無可此聯(lián)詩“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的最好注腳。
事實上賈島此后并沒有赴“煙霞約”。因而無可說:“吾兄事”應指賈島浮沉宦海、迷航不悟之事。島雖不第而塵心未泯,苦苦干祿,也只做了個長江主簿。這在高蹈逃禪的無可看來,早應遁跡,太“遲回”了,可“吾兄”仍是追逐名祿,實在是自惹煩愁。從“共”字看,無可此刻還是期望賈島能夠同赴“煙霞約”,舍筏登岸的。
后半首的前塵回顧與前半首的眼前即景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落葉”二字當成為前后的關鎖支點。首二句寫暮色、蟲喧、默思、靜坐,是為聽落葉作勢,三、四句寫置身于深山、深寺、深秋、深夜之中,金風掃落葉,直似一派狂飚驟雨。這是正面寫聽落葉。后四句是寫聽落葉的余波,也是聽落葉的襟懷。常言說“落葉歸根”,無可深更聽落葉,不能不想到他與從兄賈島的“煙霞約”、“洞庭心”;惜賈島至今尚浪跡塵俗,葉雖落而不得歸根,那么,后四句所表述的情懷就自然地奔瀉而出。可以說這首詩實質(zhì)寫的是“聽落葉有懷”,通首詩的詩眼就落在“落葉”上。
這首詩前四句寫景,而情寓景中;后四句敘事,情亦現(xiàn)事里。全詩寫景、敘事、抒情三結合,圓融為一體,結構嚴整。詩人以興開篇,物人互映,動靜對寫,使得對比鮮明。并運用錯覺感官,別具情趣,耐人咀嚼。作者無可以此詩代柬寄贈賈島,表達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勸歸之意。
無可,唐代詩僧,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賈島從弟。少年時出家為僧,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為白閣寺僧。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又與張籍、馬戴等人友善。無可攻詩,多五言,與賈島、周賀齊名。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體。 ...
無可。 無可,唐代詩僧,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賈島從弟。少年時出家為僧,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為白閣寺僧。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又與張籍、馬戴等人友善。無可攻詩,多五言,與賈島、周賀齊名。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體。
爽。。弘歷。 一雨如期盡滌炎,山中颯爽十分添。花香鳥語無邊樂,近景遐觀取次拈。細霧常霏雙足底,輕云猶戀半峰尖。雄風披處心誠快,已見千村足碾?。
舊有歙硯雅宜墨鑱賤號于陰以亂亡去十余年。元代。艾性夫。 冰蠶吐絲寒玉蒼,老龍磨角玄云香,半生食汝充饑腸。正爾悒悒傷弓亡,一日到眼驚余皇,欲呼未見誰鬣長。庸奴自愧取不臧,艴然持之走蓋藏。嗚呼得失安可常,我不善保遺渠殃,茍能藏之殃而祥。但隨牛后失所當,枯竹尚作神龍驤。安得石精變化飛墮桑君旁,塞翁失馬心清涼。
王逸塘五十生日。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時至當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fā),天下識猿臂。世途無萬全,欲取宜有棄。以我之下駟,當彼之上駟。一敗而兩勝,老算得深味。中年惜精爽,勿使疲人事。孫武誠難追,孰能比田忌?
奉懷太史公用盡字韻。明代。方孝孺。 隆替存恒期,含生會當盡。獨遭誣枉搆,既往有馀憫。哀彼草昧初,遺黎困戈盾。英雄逞割據(jù),未暇分牡牝。公來作蓍龜,王略見封畛。上為宗社鎮(zhèn),下為邦國準。旂常揭日月,鐘罄羅簴簨。諷諫陸賈多,制作張華敏。格天誠密運,恤物涕潛隕。氣回窮冬溫,力導大川引。竭忠職調(diào)護,垂老辭疾疢。謂可樂桑榆,相從拾芝菌。安知事乖謬,玄造獨何忍。顛頓萬里行,流離闔門殞。所馀巳無幾,猶受饑凍窘。自顧受深知,無能效赒賑。是非屬公議,不以窮達泯。終古仰大名,昭回配箕軫。紛紛榮辱論,百世同一哂。三嘆秋風前,目送高飛隼。
歸田雜詠十二首 其十。明代。黎民表。 苦憶平生友,憐予頗好奇。能供光祿酒,常和法曹詩。宦拙騎官馬,朝回補竹籬。風塵關塞黑,魂夢故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