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送崔子還京。唐代。岑參。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題詩淚滿衣。
我騎著馬獨自從西方那遠在天邊的地方歸來,揚起馬鞭急切地趕路,好像是和鳥兒在爭先一樣。九月時節我在交河北岸給你送別,風雪中題完詩時不覺淚水已經沾滿了衣服。
天外:指塞外離家鄉遠得好像在天外一樣。
交河:指河的名字。
爭飛:爭著和鳥兒飛,比喻急切的心情。
揚鞭只共鳥爭飛:一句說明岑參想還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揚起馬鞭拼命趕路像和鳥兒爭先一樣。
雪里題詩淚滿衣:一是對好友還京離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久戍塞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此詩與《熱海行》作于同時,這個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難說。全詩采用了詩家慣用的對照手法。前二句寫崔子獲歸長安的喜悅,后二句寫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這一喜一憂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戀鄉心情。由于寫喜用“揚鞭只共鳥爭飛”,寫苦用“雪里題詩淚滿衣”,極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為人所愛賞。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寫墨竹一枝。元代。劉永之。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寄趙倉。宋代。許棐。 麾節交迎出帝城,滿朝皆羨板輿榮。一州暫輟春風暖,八郡同瞻霽月明。吳苑鶯花新管領,秦溪桃李舊生成。應憐倦臥寒窗者,煮藥爐邊聽雪聲。
次韻大資節使薛公見貽二首 其一。宋代。葛勝仲。 黑頭自致已三旌,暫寄江湖適性情。五總龜游欽學富,九皋鶴立見神清。西雍寧累飛章薦,東閤頻蒙倒屣迎。方幸臺躔照苕霅,以茲投劾未能輕。
虞美人 冬夜聽雨。清代。沈善寶。 打窗落葉聲蕭瑟。寒氣燈前逼。病來詩思已無聊。添得這般情景、助魂銷。霜鴻陣陣飛何急。豈有愁難說。一番疏雨一番風。知否有人憔悴、小樓中。
懷李聰巒隨宦新甫 其七。明代。申佳允。 一望云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