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宿云夢館。宋代。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北來的鴻雁預示著歲暮時節到來了,妻子的來信勾起了歸家之念,夢里回家神情恍惚難分真假。
夢醒后推窗一看,只見桐葉凋落,池荷謝盡,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己沉酣于夢境之中,竟充耳不聞。
云夢館:似指古云夢地區某客館。云夢,古云夢澤地域相當廣大,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陽縣湘陰縣以北,湖北江陵縣安陸縣以南、武漢以西地區。此處可能指云夢縣,即湖北安陸。
歲欲昏:即歲欲暮之意。一年將盡。
私書:指家書。杳:隱約貌。
這首詩當系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詩人痛斥高若訥后被指為范仲淹“朋黨”,貶作夷陵(今湖北宜昌)令時,途經湖北安陸(古云夢地區),獨宿客館思親之作。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85
這是詩人思念妻室之作。
“北雁來時歲欲昏”,是寫季候、時節,也是暗點思歸之情。“北雁”南來,是寫眼前景,但古有鴻雁傳書之說,所以下句接以“私書”,表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語雙關。“歲欲昏”即歲月將暮之意。“歲暮”正是在外之人盼與家人團圓的時節,而詩人不但不能與家人團圓歡聚,反而要遠行異地,這引起了他的悠悠愁緒。
“私書歸夢杳難分”是對思歸之情的具體刻畫。歐陽修與妻子伉儷情深,他的《踏莎行》,就是寫他們夫妻相別情景:“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夫妻難舍難分,離別之后,“私書”不斷,夢寐以思。正所謂心有所思,夜有所夢,是真是幻,連詩人都分不清了。“杳難分”三字,逼真地顯示了詩人夢歸后將醒未醒時的情態和心理。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西窗”二字即暗用李商隱詩中的情事。言外之意是:何日方能歸家,與妻室共剪西窗之燭,共話今日云夢館夜雨之情?
這首詩,雖然運用了李商隱的詩意,但能運用入妙,不著痕跡,既親切自然,又增益了詩的內涵。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秋懷。唐代。閻寬。 下帷長日盡,虛館早涼生。芳草猶未薦,如何蜻蛚鳴。秋風已振衣,客去何時歸。為問當途者,寧知心有違。
秋懷次韻晁應之三首。宋代。張耒。 木落晚風急,宵涼侵暑衣。有期惟向老,無計未成歸。只益顛毛脫,還從髀骨肥。感時仍吊古,回首意多違。
追贊耿侍御年伯。明代。畢自嚴。 大夫矯矯龍鵠姿,才華氣節傾當時。惠文柱后豪右避,埋輪都下豺狼悲。一朝南巡持繡斧,風凜霜冽和甘雨。明有法度幽鬼神,寧能希指濫網罟。浮云蔽日天聽高,江干澤畔空牢騷。仁人放麑誠不忍,獨秉三尺障洪濤。論定司徒還上書,賢奸皎皎列前除。炙手氣燄有時盡,保全忠讜論非虛。況看哲嗣紹前修,慰藉虞淵援魯矛。嗇前豐后較孰勝,且有竹帛光千秋。
感懷冬夜。明代。趙迪。 窮冬天地閉,積雪暗河關。身世隨孤雁,家林隔萬山。江聲回積夢,燈影對愁顏。遙夜心千里,蕭蕭兩鬢斑。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二月十二日過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馬頭嶺,鑄兵殘灶。屈氏子孫出示先生遺像,謹題二首 其一。。黃節。 式閭過里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灶,孤臣詞賦痛浮湘。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