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
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
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
傳聲看驛使,送節(jié)向河源。
東樓。唐代。杜甫。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傳聲看驛使,送節(jié)向河源。
走上那萬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們都要經(jīng)過這座城門。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著新死者的尸骨,卻不見舊死者返回靈魂。
樓的檐角凌風翹起,多么高寒;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門下又有驛使喧呼而過,該是西行遠途與吐蕃和談。
東樓:在秦州城。
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只。
征魂:指出征戰(zhàn)士的靈魂。
凌風迥(jiǒng):高高地迎風凌空而起。
昏:昏暗。
聲;這里指驛使的傳呼聲。
驛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節(jié)。
節(jié):使節(jié)。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
2、李濟阻 王德全 劉秉臣.《杜甫隴右詩注析》: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這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登秦州城東樓所作,東樓的位置在秦州城東門上,因此東來西往的人,都必須從這座樓下經(jīng)過。詩人抓住東樓的這一特點,從對過此樓而西的將士、使節(jié)命運的關切中,表達詩人對戰(zhàn)爭的憂慮。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
2、李濟阻 王德全 劉秉臣.《杜甫隴右詩注析》: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首聯(lián)這兩句寫東樓的位置,是全詩關鍵所在。正因為西行去萬里流沙道者必須經(jīng)過此門,所以東樓這一普通建筑,才與歷史、現(xiàn)實、戰(zhàn)爭、使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登樓遠視俯瞰,戰(zhàn)士們從東樓出發(fā)踏上征途,路途遙遠而艱辛,也反映了戰(zhàn)爭的艱苦。
頷聯(lián)這兩句寫戰(zhàn)爭、寫過去。“新戰(zhàn)骨”說“但添”,“舊征魂”說“不返”,可見將士有去無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無補。此二句寫得十分悲慘。多年的征戰(zhàn),使得無數(shù)將士獻身沙場,橫尸荒野,何曾見到他們魂返故園?而今戰(zhàn)場又添新戰(zhàn)骨,更叫人感到凄涼冷落。這兩句烘托出戰(zhàn)爭的殘酷至極,表明了詩人對出征在外的戰(zhàn)士的擔憂和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憤慨。
頸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仍然寫樓,不同的是首聯(lián)只寫了東樓的位置,描繪的是遠景,這兩句卻寫到了東樓的本身,描繪的是近景。“樓角臨風迥”,這句寫“樓角”,高昂凌風,是多么的高寒;“城陰帶水昏”,這句寫“城陰”,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低下陰森,一片昏暗,兩者構成一幅對比強烈的畫面,讓人感覺戰(zhàn)亂的凄慘。這兩句描寫在滄桑變幻城頭依舊的背后,令人覺得這座東樓既是歷史的見證,照應了頷聯(lián)對戰(zhàn)爭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測的不幸之門,從而引起了尾聯(lián)——使節(jié)出國和談,但是戰(zhàn)爭的最終結果卻是不能預料。
尾聯(lián)承接頸聯(lián),再寫人事。前兩句寫的是歷史上的戰(zhàn)爭,這兩句寫的是現(xiàn)實的使節(jié);前兩句虛摹,這兩句實寫。這幾句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過去的將士多半是有去無回,而現(xiàn)在的使節(jié)頻繁派出,對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依舊沒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將有大批將士如往日一樣,去作戰(zhàn)送死,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無情。
這首詩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詩人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描繪了在秦州城東樓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憂慮,對將士的擔憂之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飐輪角,沙葉為蔽昏。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巡卒互譏盜,擊柝催閉門。巷火漸稀滅,防肅及犬豚。居常慎動止,一息堪自捫。麟虎各山藪,于我何仇恩?
荅寄延綏王中丞慎徵 其一。明代。王世貞。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錦溪館月夜懷黎惟仁。。歐大任。 夜久眾諠息,幽人月下吟。潮來疑澗響,家遠似山深。送客煙中屨,期僧石上琴。何由共玄度,于此長禪心。
訴衷情·茫茫云海浩無邊。宋代。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春日郊行雜詠 其八。。弘歷。 掩映耕云種雨家,金吾行處不教嘩。豳風圖畫誰傳得,海子門西十里斜。
哭許頌慈先生絕句二十首 其五。清代。祝廷華。 側身抱遺文,坦步循古道。誨人老不倦,孜孜勿辭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