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
霜天曉角·人影窗紗。宋代。蔣捷。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
人影映上窗紗,原來是:有人來摘花。折花,讓他隨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誰家!
告訴她:屋檐邊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時候,折高一點;戴的時候,要在鬢邊斜插。
人影窗紗:倒裝句,謂紗窗映現出一個人影。影,這里活用作動詞,映照影子的意思。
從:聽隨,聽任。
向:到。
檐(yán)牙:屋檐上翹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宮賦》:“廊腰縵回,檐牙高啄?!?/p>
鬢(bìn)邊斜:斜插在兩鬢。
對于這首詞,有人以為“絕對不可能那么簡單就寫‘折花’這件事”.而是有所寄托的。據此認為:“此詞,可能創作于南宋恭帝被擄北去,宋端宗在福州、潮州等處建立小朝廷之時?!睂懙氖恰叭藗儌髡f有官府來請他出去做官的事情”,這首詞就是他對這種傳說的回答。
參考資料:
1、蘭世雄 .《婉約詞》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278 .
從詞意看,這首詞的主人公應是一位婦女。起句“人影窗紗”,點明她看見窗紗上映出人影。“是誰來折花?”她心里想,這是誰來折花呢?她沒有懷疑這人會來干別的,首先想到的是來折花,則她愛花之心切,便可想而知。既然愛花,尤其愛自家的花,當然要護花而不愿讓人攀折。但她轉而又想,雖然不知來折花的是誰,可既來折花,想必也愛花,“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那就“折則從他折去”吧。況且“知折去、向誰家?”如果送到愛花、惜花的人家,豈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嗎。上片,寫發覺折花人時的思想活動。
下片承前,寫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體方法。這時,女主人干脆發話了:“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彼嬖V折花人,靠近屋檐邊的花枝最好,折時要把手伸得高些。從這番話中可知,女主人對家中的花枝多么熟悉;生怕別的花枝被損害,又是多么憐愛。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將離去時,女主人還向折花人說道:“須插向,鬢邊斜。”言這些好花最適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方能相得益彰。只是戴的時候,要斜著插在鬢邊,才更顯得別有風韻。女主人交代別人如此插法,則表明她自己必然是這樣插慣了的,是非常欣賞這種插法的。
這首詞反映了婦女愛花、愛美的思想和表現,寫得極有層次:從“見影”到“猜想”,到“發言”;女主人和折花人由對立(一防一折)到統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訴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樣來折,怎樣去插)。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詞中先后用了7個“折”字。其實,這是詞人有意這樣安排的。在中國詩歌領域的創作中,運用“重復”這一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復沓美,是屢見不鮮的。單以詞而論,如王觀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便是明證,四句中便用了三個“春”字。
這是一首極有韻味的小令。詞人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的描述,反映了他的近乎童心的情趣。辛棄疾《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下片云:“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中閑看?!眱墒准扔畜@人的相似之處,也有頗異其趣的一面:都表現了作者某種童心未泯、熱愛生活的情趣,但一是單純的旁觀者,一是積極的參與者,就富有人情味一端而言,此詞更能貼近生活,因而更能引人入勝。通首皆用通俗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更使作品寫得異乎尋常的生動活潑。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
蔣捷。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游白鹿洞書院。。項安世。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云何處游。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峰巒楫楫田園凈,藤剌深深磴道幽。寶匣塵生弦索斷,遺音重撫淚雙流。
不礙云山。宋代。胡仲弓。 贏得工夫看好山,吟魂飛不到人間,白云本是無心物,才得身高便可攀。
請告不允時陪巡長沙歲近除矣。。黃公輔。 去臘此時逐武岡,星沙今日又何忙。已舒暖意歸楊柳,猶覺寒風透客裳。白發豈牽三尺綬,青山頻結九回腸。告休未得如初愿,一片鄉心度夕陽。
山中吟。明代?;襞c瑕。 二月多煙三月風,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感懷有詠。。陳振家。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杞人愚。
恭謁孝陵。清代。顧炎武。 閏位窮元季,真符啟圣人。九州殊夏裔,萬古肇君臣。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鄰。卜年乘王氣,定鼎屬休辰。江水縈丹闕,鐘山擁紫宸。衣冠天象遠,法駕月游新。正寢朝群后,空城走百神。九嵏超嵽嵲,原廟逼嶙峋。寶祚方中缺,災精且下淪。郊坰來獵火,苑籞動車塵。系馬神宮樹,樵蘇御道薪。巋然唯殿宇,一望獨荊榛。流落先朝士,間關絕域身。干戈逾六載,雨露接三春?;茧y形容改,艱危膽氣真。天顏杳靄接,地勢郁紆親。尚想初陵制,仍詢徙邑民。因山皆土石,用器不金銀。紫氣浮天宇,蒼龍捧日輪。愿言從鄧禹,修謁待西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