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周孔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精列。兩漢。曹操。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思想昆侖居。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志意在蓬萊。周孔圣徂落,會稽以墳丘。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萬物初生,化育萬物,終始循環(huán),難道大自然就沒有終結(jié)的時候嗎?
自然萬物都有自己的終期,即使是古代的圣賢也不能避免,那為什么還要為生命走向盡頭而擔(dān)憂呢?
但愿那無角的螭龍能為我駕車,將我?guī)У交隊繅衾@的昆侖山。
心里想著神仙居住的昆侖山,期望看到山上的神靈怪異。我還有一個心愿是到海上去看一看蓬萊仙山。
我最大的心愿是到蓬萊仙山求得長生啊。可是,品德高尚的周公和孔圣人也要死去。會稽山上的墳塋就埋葬著大禹這樣偉大的君主。
大禹這樣偉大的君主也埋葬在會稽山上。古往今來,有誰能度過漫長的歲月,永世長存呢?心胸曠達(dá)的人應(yīng)該不會為死而感到擔(dān)憂。
不知不覺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時間匆匆地過去,來日不多啊,這又有什么辦法呢?
精列:樂府舊題。精,指精神靈氣,古人認(rèn)為這是生命的本原。列,同裂,分解。精氣分解指人的衰老或死亡。有人認(rèn)為“精列”即鹡鸰,亦即精衛(wèi),也有人認(rèn)為是精要之語的強調(diào)重列。
厥:其,此處指代萬物。
造化:天地自然。陶物:即造就萬物。陶,制作瓦器,引申為化育、造就、培養(yǎng)等。
何為:為何,為什么。
螭(chī)龍:傳說中無角的龍。
昆侖: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方神山,被稱為中國山脈的“太祖山”。有人認(rèn)為此處昆侖暗指曹操尋得的風(fēng)水寶地鏵尖垴。
見期:期望見到。迂怪:神靈怪異。
志意:心愿。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名,是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亦常泛指仙境。另一說,西漢元光二年(前133),漢武帝東巡至蓬萊,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 今山東省煙臺市下轄有蓬萊市。有人認(rèn)為曹操以昆侖、蓬萊之際暗指魏國疆土。
徂(cú)落:同“殂落”,死亡。
會(kuài)稽:此處指會稽山,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南部,是中國五大鎮(zhèn)山之南鎮(zhèn)。相傳大禹東巡,在會稽山大會諸侯,病死后葬于會稽山。
陶(yáo)陶:漫長的意思。此指漫長的歲月。一說快樂的樣子。度(duó):估計,推測。
君子:指心胸寬廣,有作為、有見識的人。弗:不。
時過:一作“過時”。微:少,微小。
參考資料:
1、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0-42
從詩中“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兩句推測,此詩當(dāng)作于曹操的晚年時期。曹操愛好音樂,今存他的詩歌全是樂府詩。有些詩歌有可能是即興唱出的,內(nèi)容時轉(zhuǎn)時斷時續(xù),并沒有經(jīng)過嚴(yán)密的構(gòu)思。這首詩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
1、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40-42
此詩為曹操游仙詩代表作,真實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又無法挽留時光的感傷。
全詩大致可分四節(jié)。第一節(jié)六句,意謂自然造就的萬物,包括賢能的圣人都難免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不必為死亡而憂傷。但由于長生不死傳說的影響,曹操又產(chǎn)生了幻想,于是接下去的第二節(jié)五句,由寫現(xiàn)實的人間轉(zhuǎn)寫幻想的仙境,表現(xiàn)了對長壽的期望。但仙境畢竟是虛幻的,因此接著第三層六句,又轉(zhuǎn)寫現(xiàn)實的人間,寫周公、孔子和大禹這樣的圣人都死去了,說明沒有人能夠長生久存。明智者不必為生命短暫而憂傷。最后一節(jié)用兩句詩收束,發(fā)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現(xiàn)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短暫的無奈。
晚年的曹操隨著生命的流逝,越發(fā)感覺到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難度。這首詩寫的是曹操對生命與神仙的思考。一方面,曹操也幻想著“螭龍之駕”,生活在“昆侖”、“蓬萊”之中;另一方面,他并沒有沉湎于自己的幻想,而是清醒地知曉,神仙世界僅是幻想而已。因為“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即使是圣人賢人也會死亡,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因此曹操自我安慰說“君子以弗憂”。既然明白神仙世界是虛幻的,生命必然會走向終結(jié),那么詩人就應(yīng)該樂天知命,不服憂愁了吧?恰恰相反,理性的詩人對此的確明白,但他憂愁依舊。“憂”在詩中二度出現(xiàn),“何為懷此憂”、“君子以弗憂”。憂愁其實一直伴隨著詩人,并不以詩人的理性清醒而逃遁。“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是晚年曹操心頭永遠(yuǎn)的痛。此詩清晰真誠地袒露出晚年曹操的心理世界。這一心理世界,復(fù)雜而微妙。
曹操素懷統(tǒng)一華夏之志,但是,“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年已遲暮的曹操尚未完成他的事業(yè),于是他想到要去昆侖、蓬萊尋求長生之術(shù),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但是,正當(dāng)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時,現(xiàn)實與期想的矛盾,又使他發(fā)出了“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的感嘆。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fēng)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fēng)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歲暮和穎廬。。熊盛元。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死竟安歸?梅猶未坼知春遠(yuǎn),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閑檢遂初衣。
金陵八詠和湛宗伯 其四 雨花臺。明代。顧璘。 古臺開士說金經(jīng),傳道天花落紫冥。廣舌不來塵海變,春風(fēng)唯見草青青。
冬夜檢書得舊詩稿選錄之。。劉因之。 清夜人無寐,寒檐月漸西。凍凝鐙焰小,冷壓柝聲低。撰栗煨余火,翻書檢舊題。數(shù)篇鈔未了,鄰舍已雞啼。
贈顏君。清代。屈大均。 復(fù)圣之子孫,大宗在曲阜。峨峨司勛郎,與我知交久。曩者游西秦,聲詩相可否。黃河石華魚,華陰槐曲酒。風(fēng)俗愛宗周,酣歌亦擊缶。洋洋風(fēng)雅篇,正變無不有。夫子昔刪詩,先師嘗左右。三百所弦歌,琴聲滿窗牖。龜山與猗蘭,二操亦在手。子孫被流風(fēng),德性嘗敦厚。世為魯大夫,文獻(xiàn)十而九。宗器多圭璋,孔氏稱甥舅。光祿善五言,人誦秋胡婦。遺響在黃門,一賦如瓊玖。司勛正始聲,比興無其偶。賦詩存諷諫,美刺絕不茍。君也為哲兄,塤篪如一口。陋巷有神靈,文章作淵藪。分支去溫陵,禮樂遙遵守。閩海接泗沂,先學(xué)相師授。公本濟(jì)世才,輝映桃陵后。為政歷朔南,聲教先孝友。含吐黃鐘音,中和以自壽。復(fù)圣乃春生,一陽為物母。以配復(fù)初爻,龍潛未見首。元氣在素王,司徒能多取。公也益含弘,光大庶無負(fù)。
自壽。兩漢。劉雄。 眼前道路豈徘徊,猛志中年半作灰。拋卷不妨高枕臥,看山時覺好懷開。夢如過翼乘風(fēng)去,春有行蹤踐約來。小住塵寰且為樂,蓬萊雖遠(yuǎn)自當(dāng)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