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
鴛鴦暖臥沙浦,鸂鶒閑飛橘林。
煙里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隔漢江寄子安。唐代。魚玄機。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鴛鴦暖臥沙浦,鸂鶒閑飛橘林。煙里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沉沉。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滔滔江水將我們分隔開來,我在此岸,你在彼岸。我們隔江相望,內(nèi)心滿是思戀之愁。想當初我們相互愛慕,相互吟誦喜歡的詩歌,如今卻只能對著江水獨自吟誦。
看著一對鴛鴦在江邊的沙灘上臥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又看見一雙鸂鶒悠閑地飛翔在橘林上空,嘻戲鳴叫,讓我怎能不想起身在他鄉(xiāng)的你。
傍晚,江邊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江面上也是煙波浩淼。這煙里隱隱有傾訴相思的歌聲傳來,你是否也能聽見呢?這時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時晦暗的心情。
相戀的兩個人哪怕近在咫尺,若是無法相見,仍然如相隔千萬里。更何況又聽見家家戶戶做棉衣的搗砧聲,從遠處傳來。
(1)漢江:長江的一條支流,出自陜西省西南部,流經(jīng)湖北武漢入長江。子安:即李億,字子安,山西晉城人。公元858年科舉狀元,官任補闕。
(2)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3)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類似鴛鴦,也是成對生存
(4)煙:煙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時的一種江色。
(5)咫尺千里:謂雖近在咫尺,卻似遠隔千里。形容相見之難。
(6)況:當時的情形。砧:搗衣石。古代婦女在冬季來臨前,將家人的寒衣拆洗后,放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打,然后再續(xù)棉重做。
此詩寫于860年秋,當時魚玄機十六歲,在溫的撮合下,遵母命嫁給李憶為妾。李憶通過魚兩首詩極愛慕魚的才氣,一見傾心、再見動情。后李憶回江陵接夫人裴氏,魚去江陵尋親,在漢江兩岸,魚思緒萬千,寫下《春情寄子安》、《寄李子安》、《隔漢江寄子安》等詩,以詩示其心跡。
參考資料:
1、王愛生.讀魚玄機《隔漢江寄子安》.文學(xué)教育(上).2010,10
這是一首思念詩,全詩共八句,寫得幽綿悱惻,凄婉感人。
頭二句寫兩人相互愁望,相互思念。“江南江北”,這是兩個人的行為,魚玄機在這頭愁望,李億在那頭也愁望。詩人斷定李億也在思念她,即使她的判斷有誤。她回憶以前的交往,唱或吟誦二人都喜歡的歌或詩句,但這些都沒有用,仍然無法緩解思念之渴。“空”字說明了詩人自己的情態(tài)。這兩句,詩人將心上人李億的行為發(fā)揮了想像。如果李億是個扭頭便忘的主兒,那么詩人就是可憐的相思。
三四兩句寫作者看著一對鴛鴦美滋滋地在沙浦享受溫情,滿眼羨慕。未必真有此景,也許是詩人的浪漫情懷。一對鸂鶒悠閑地飛游于橘林,同樣激活了詩人的想像。寫了鴛鴦,又寫鸂鶒,如此渲染,說明詩人被李億迷住了,不能自持。
五六兩句寫詩人等待心上人的情狀。“煙”字可以有兩種解釋:一、與下句“月色沉沉”對應(yīng),晚上時,江邊人家生起炊煙。二、煙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時的一種江色。第二種種解釋更靠譜。煙波里傳來隱隱的歌聲,也許這歌聲詩人聽辯不清,但她肯定甘愿認為這是一首相思歌,這歌聲正合自己的心愿,傳到了江的那邊,送給李億。詩人好像入魔了,看到的,聽到的,想像的,一切皆變?yōu)樗寄睢_@一句就是一幅畫,想像著詩人坐在江邊,托腮沉思,有一種憂愁美。“渡頭”映入了詩人的視線,明知李億不會來,看著,只是為了圓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一直到晚上,月色沉沉的時候,詩人坐等了一整天。
末二句寫雖然兩人相隔得不遠,但是卻無法相見,猶如相隔千萬里。“咫尺”,說明在詩人眼里,兩人的心是很近的。“千里”,一個江南,一個江北,是地理上的距離。“家家”二字,對詩人是有刺激的,當然她也很想為李億做棉衣。“遠”字與“家家”相連,表現(xiàn)出搗衣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聲聲都敲打著詩人的心。一個女性的綿情牽系表露無遺。前句中的“歌聲隱隱”與這句的“家家遠砧”,雙雙入耳,最后一句寫得相當有分量。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xiàn)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
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xiàn)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子陵祠下再賦一首。明代。區(qū)大相。 吾觀嚴子陵,豈缺經(jīng)世務(wù)。玄纁三往反,始識洛陽路。親勞萬乘問,不肯回頭顧。偃仰帝座上,臥起道情愫。耕釣還越山,永絕弋人慕。客星耿乾坤,釣臺出煙霧。溪碧澄人心,磴險難予步。觸物賞既多,懷人情亦屢。寄言臺下客,此非問津渡。
病起次韻子和。宋代。周孚。 不盡揚雄一鴟酒,卻吟平子四愁詩。酒能作病終何益,詩解窮人亦漫為。便死正應(yīng)如土偶,縱貧那可恨毛錐。如今只有荊卿在,能記田光少壯時。
送張端明赴召。宋代。周必大。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zhuǎn)上聞。
日暮。清代。夏曾佑。 日暮江逾闊,秋深水不波。寒沙求食鳥,遠浦挽船歌。萬物艱辛里,勞生感慨多。低回思作者,此意欲如何。
念奴嬌 茉莉。。于玉班。 檐櫳午寂,正陰陰窺見,后堂芳樹。綠遍長叢花事杳,忽見瓊葩豐度。艷雪肌膚,蕊珠標格,消盡人間暑。還憂風(fēng)日,曲屏羅幕遮護。長記歌酒闌珊,微聞暗麝,笑覓衣沾露。月沒闌干天似水,相伴謝娘窗戶。浴后輕鬟,涼生滑簟,無限風(fēng)流處。惹人幽夢,枕邊零亂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