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候,我詢問劃船人,前面還有多少路程?
船夫說:“河灣處正好停船,淮河里浪高風緊?!?/p>
向夕:傍晚,黃昏。向:接近。
幾多:多少。
泊:停泊。
淮:淮河。
詩人到處漂泊,等走到一個渡頭前,雖然問的是前面的路程,當更深處是在問自己:我的前途在何方,我將要去哪里呢?一種惆悵之情油然而生。問前程,既問自己,也是問國家、民族,既表達了詩人漂泊后的寂寞和黯然之情,也表現了對所在世道的憂慮和憤懣之情。
看到江里了浪花的激蕩,想起心里,內心的激動也久久不能平靜。而淮河里面的波瀾,詩人表達了一種欲降服,欲感化的壯志豪情。不過詞詞句句中多少充斥著憂傷的情懷,悲觀的心緒。
從這首詩的內容看,當與《宿建德江》作于同時,為孟浩然漫游吳越時的作品。詩用問答的形式寫行旅之情,顯得旅情無主意,全靠船夫。第二句為全詩中心,表現了盼望快點到目的地的急切心情。但淮河風浪卻很大,只好在河灣處暫作停泊,頗有吳越尚遠,日暮途窮之感?!皬汀薄白恪?,雖是平常之語,卻是詩中之眼。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贈勤師。宋代。蔡襄。 勤為浮屠人,形類心不偶。獨負山林棲,遠犯風塵走。如聞大眾居,乃是賢豪藪。專意學文章,韓編不離手。退之所尚者,豈以言深厚。徑馳周孔域,不為雜說誘。大凡民之生,蟲豸均一丑。圣人酌中道,君臣與夫婦。飲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不喜釋老言,詆斥遭誣負。子今讀其書,無乃相紛糾。學本勿學末,何為恤眾口。
發潭州。宋代。趙蕃。 人言天宇澄,政好行遠道。秋陽既已后,朔風尚茲早。那知羈旅臣,寧有佳懷抱。鬻田就遠宦,廩薄不得飽。故鄉雖難歸,成里生且老。及今翻滯留,悠邈不能到。客中更作客,此意將誰告。妻兒重相別,更語各善保。蛩鳴幽砌苔,馬齕荒原草。深羨田中人,春禾復囷藁。
贈老醫。明代。王恭。 賣藥囊中況有錢,長桑親訣舊曾傳。心知肘后岐黃秘,老向人間草木年。杏滿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黃發青山里,無那看云日醉眠。
投壺。宋代。劉子翚。 暇日賓月集,投壺雅戲同。傍觀驚妙手,一失廢前功。禮盛周垂憲,詞夸晉起戎。區區論勝負,轉眼事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