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江南旅情。唐代。祖詠。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楚地的山脈綿延不斷沒有盡頭,返回故鄉的路是如此崎嶇蕭條。
看到東海日出,彩霞繽紛,就知道要下雨了;聽到大江波濤澎湃的聲音,就知道夜潮來臨。
我書劍飄零,羈留近于南斗之下,家鄉遙遠,家書難收,我家北風之下的大雁,吹到南方而不能北回。
吳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點回家,可惜無人把它帶到洛陽。
楚山:楚地之山。
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古人有“南斗在吳”的說法。
潭橘:吳潭的橘子。
洛橋:洛陽天津橋,此代指洛陽。
這首作品里江南景色是一種意象中的景色,全詩仿佛都出于大概統一這樣的視角。像“楚山不可極”,就將背景的廣闊簡潔得說明了;“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其實也是一種大概的描繪。不過詩里也有細節刻畫,詩人主要用細節刻畫表現對家鄉的思念,對鄉鄰的牽掛,旅行中見到的優美景色固然不俗,那心中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很殷切。比如用星象和季風來說明遠離故鄉羈絆在外的情況,為后一句的難以找到合適人選來寄送橘子做了一個鋪墊,心中的鄉愁之濃烈可見是真實的。
江南煙雨名揚天下,但是江南臨海,海岸線很長,這固有的廣闊風光卻歷來少有寫者。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出來的就恰恰是江南山川廣袤的景致。說祖詠是一位心思巧妙的詩人,確實如此。
從感情色彩上分析這首詩,詩人的表達還是很含蓄的。也許放在今天,如果做同樣的事情會顯得很做作,甚至有些婆婆媽媽,但是放在詩人當時的情況下,為了找不到捎東西回家鄉的人而苦惱就是一種思鄉情懷的自然流露。
對于詩中用到的來描繪景色的素材,大致上把江南既婉約又壯闊的秀麗山川寫給了后人,也許里面有著些許豪氣,但是豪氣是藏在字句里的,不讓讀者有被氣勢所迫的感覺。在祖詠的《江南旅情》中,江南實在少了些脂粉氣,多了些清爽。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
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次韻答靈隱禪師。明代。守仁。 沈沈蓮漏滴初乾,忽忽天涯歲又闌。貝葉讀殘香篆盡,梅花吹斷角聲寒。舊文每許閒人錄,新句寧容俗眼看。共喜太平林下客,暮年生計托蒲團。
送蘇監生復還家。。謝晉。 才辭東觀入成均,又見治裝去謁親。為客情懷如昨日,到京才學勝他人。歸遲莫訝縫衣舊,志遂應當戲綵新。想是今年除夜酒,團欒坐待故園春。
北河。清代。鐘駿聲。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西。野漲忽迷三里渡,村謳猶唱六郎堤。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雨水過后作。。熊東遨。 昨夜馀寒斂,春開雨水門。露生芳草苑,人約板橋村。待雪前因失,尋梅舊跡存。孤燈坐侵曉,不覺上朝暾。
獻姚石甫先生即以贈別 其二。清代。龍啟瑞。 未了看山愿,城西住少時。夢猶京闕戀,歸為友朋遲。黃葉聲中酒,蒼葭閣上詩。東瀛一回首,揮涕萬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