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賦得江邊柳。唐代。魚玄機。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楊柳的翠色在荒涼的岸邊綿延,透過曳如煙柳絲,隱約能看見遠方的高樓。
岸邊柳樹的倒影鋪撒在水面,隨波搖晃,飄揚的落花落在垂釣人的頭上。
柳樹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魚的棲息處,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風雨蕭蕭的夜晚,從夢中驚醒又增添幾許憂愁。
翠色:草色。翠:一作“草”。連:一作“迷”。
煙姿:輕盈美好的姿態。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后,有六株梅,開時……(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此處指柳姿,柳絲搖曳如煙。
影:一作“葉”。
釣人:釣魚人。人:一作“磯”。
魚窟:指魚棲身的洞穴。魚:一作“龍”。
系:一作“拂”。客舟:運送旅客的船。晉陶潛《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詩:“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余。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
蕭蕭:象聲詞。此處形容風雨聲。
驚夢:驚醒睡夢。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1
此詩當作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魚玄機被棄之后。另有傳說此詩作于魚玄機少女時期。魚玄機時年僅十三,但其詩才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當時名滿京華的大詩人溫庭筠知道魚玄機的名氣,就找到她,讓她當場以“江邊柳”為題賦詩一首,魚玄機思索片刻就給出答卷。
參考資料:
1、肖占鵬,王蕊.論魚玄機愛情詩歌中的功利主義思想傾向.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7)
此詩題為“賦得江邊柳”,柳、留諧音,柳樹容易生長,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詩視角敏銳,畫面絕美,筆鋒老到。
首聯一二句,寫柳色、柳姿,語句對偶:“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翠色”,是指柳樹的顏色。“連”,不是一棵樹,是一片。如果詩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邊柳,那么“荒岸”這兩個字,就有意義了。秋天中柳樹的翠色,應該是衰老的顏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種蒼老的美,暗示著詩人已身心疲憊。草木枯黃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說明詩人自己的生存環境,環顧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歸宿。
詩人想:煙波渺渺,隱隱約約中,依稀能看見遠方的樓宇,這些樓宇才是詩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可惜,溫馨的家庭生活離自己太遙遠了,可望而不可及。
頷聯三四句,寫柳影、柳絮,語句對偶:“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岸邊柳樹的倒影鋪撒在水面,隨波搖晃,成了虛的東西,詩人眼前的處境夢幻迷離,一片茫然。飄揚的落花落在垂釣人的頭頂,命運無非就是被人無情地摘扔而去,甚至不曾有過一眼相看,終歸被拋棄的擔憂涌上心頭。
頸聯五六句,寫柳根、柳枝,語句對偶:“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柳樹老了,根部潰爛,成了魚兒的避難所。在別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鮮,已經成了他們的暫寄處,就像一個旅店,過往行客們,匆匆來也匆匆去。柳枝雖然能系客丹,但那是暫時的,客舟終要遠行。“枝低”就像詩人伸出的雙手,雙目企盼地牽扯著客人的角衣,結果無濟于事。
詩的前六句看似寫景,實則述己,寫江邊柳的秋色實是喻詩人自己的處境和命運。
尾聯七八句,寫心情:“瀟瀟風雨夜,驚夢復添愁。”詩人終于站出來,直抒胸臆。夢醒了,是因為有瀟瀟風雨;往事不堪回首,詩人猛醒之間,卻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風標,無處可逃。風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離愁,切合題意。
全詩在寫法上,通篇不著一個“柳”字,但句句寫柳,又暗喻自己的身世處境,情真意切,引人同情。歷來詩評家對此詩評價甚高。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
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送河內令孫偕兼懷太守晁子長。宋代。梅堯臣。 去年同渡江,江上風雷惡。與君相後先,夜向蘆洲泊。君今作邑太行陽,八月黃河雁初落。漢家借寇吏正閑,到喜秋城罷嚴柝。
仁化錦石巖 其四。明代。符錫。 江翻西日愰丹厓,抉眥南榮斗柄楷。突兀尚愁飛鳥度,幽偏真剌野夫懷。龍棲石洞云常雨,鳳翥韶津禮億柴。罷卻薰弦弄明月,未應佺偓隔形骸。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問老天。
扃岫為張支使作二首。宋代。姜特立。 老去林泉屬我,時來軒冕輸君。正好南冥運翼,未用北山移文。
長亭怨慢 夕陽。清代。殷秉璣。 看一角高樓紅暈。望斷遙天,畫欄偷憑。柳外長虹,艷魂早已化秋冷。落花三徑。吹不去春風影。萬古此茫茫,算多少英華消盡。重認。已孤村不見,只見遠山明凈。幾番雨過,又小小新蟾相映。最愁是、一纖匆匆,共荒渡、片帆剛趁。正鴉背歸來,馀恨人間猶剩。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