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
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
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登涼州尹臺寺。唐代。岑參。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在這塞外苦寒之地,直到三月春半時,梨花才開始綻放。
于是我同寺中的老僧吃完飯,又登上了夫人臺。
那清越的歌聲令白云停遏,那優美而淡雅的琴韻像清風颯然吹過一般。
我也應該倒騎著馬,像山公那樣酩酊大醉而歸。
因:副詞,于是。
更:復再。
云不去:典出《列子·湯問》:“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山公:即晉山簡。
這首詩作于公元751年(天寶十年)春季。詩人于梨樹花開時節游尹臺寺,登夫人臺并聽人高歌,深為其陶醉,只覺得可“倒載”而歸。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9-190頁
這是一首極具情趣的塞外踏春詩。全詩從三月春始至、梨花遲遲開之景入手,給人以奇異驚喜之感,讓人不由對漠北溫馨的一面倍感心怡;于是詩人登山賞花,遂入禪寺,得見寺中古跡;然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潛心品味“只應天上有”的絕妙韻律;最后以古人放達、游牧的故事中襯托自己此時此刻陶醉其間的心情。詩文在意興盎然的情趣中結束,讀來仍感余韻綿綿,結尾一聯與王維“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即事。元代。項炯。 江南水闊疑無地,漢北風高忽似秋。鴻雁定應驚悄悄,麒麟何許泣幽幽。步兵阮籍唯耽酒,隱士龐公不入州。敢饜朝盤惟苜蓿,封侯渾是爛羊頭。
塞上二首 其一。。肅靖王。 天山青控戍樓中,畫角嗚嗚咽晚空。沙磧雨頹逢箭鏃,戰場風急轉河蓬。李陵望國臺猶在,蔡琰悲笳怨未窮。獵騎遙遙入霜霧,鸊鵜泉外夕陽紅。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
□□□□□□□,□□□□□□□。□□□□□□□,□□□□□□□。
憶昔自京至關中將四千里所歷古跡不能殫記因閒居無事追賦律詩凡十首目之曰憶晉以泄曩日之思云。。李轅。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
壽右丞相。。冰壺。 淳佑更茲第二春,順開黃道對昌辰。貔貅不動紅塵騎,鴻雁于歸青野人。千載龍云符氣運,一堂魚水會精神。地寒燕谷須鈞播,揮手東風造化仁。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依然盛事,貂蟬前后,鳳麟飛走。富貴浮云,我評軒冕,不如杯酒。待從公,痛飲歲,伴莊椿壽。
水龍吟·玉皇殿閣微涼。宋代。辛棄疾。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依然盛事,貂蟬前后,鳳麟飛走。富貴浮云,我評軒冕,不如杯酒。待從公,痛飲歲,伴莊椿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