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春中田園作。唐代。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屋上有一只春鳩在鳴叫,村邊開著大片的白色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樹那長長的枝條,扛起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去年的燕子飛回來了,好像認識它的舊巢。屋里的舊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歷。
舉杯欲飲,又停了下來,想到離開家園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悵惋惜。
春中(zhòng):即仲春,農歷二月。
春鳩(jiū):鳥名,即布谷鳥、杜鵑,象鴿子,有斑鳩、山鳩等。曹植《贈徐干》:“春鳩鳴飛棟,流飆激欞軒”。
遠揚:又長又高的桑枝。《詩經·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砍去又高又長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覘(chān):探測、察看。泉脈:地下的泉水。地層中的泉流象人體內血脈一樣,故稱之泉脈。
看新歷:開始新的一年。
觴(shāng):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進用,飲、喝的意思。
惆悵遠行客:即“遠行客惆悵”。遠行客:出遠門的人。
參考資料:
1、陶文鵬.王維詩歌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0頁-第22頁
2、王友懷.王維詩選注: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第14頁-第15頁
《春中田園作》寫于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期,王維集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棲心于田園山水的著名詩篇。
參考資料:
1、陳文宏,鄭利華,歸青.中國詩學(第二卷):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04月第1版:第100頁
此詩寫出了春天的欣欣向榮和農民的愉快歡欣,結尾則表達遠行者對鄉(xiāng)土的眷戀。全詩健康活潑,清新醇樸。
冬天很難見到的斑鳩,隨著春的來臨,很早就飛到村莊來了,在屋上不時鳴叫著,村中的杏花也趕在桃花之前爭先開放,開得雪白一片,整個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開頭兩句十個字,通過鳥鳴、花開,就把春意寫得很濃了。接著,詩人由春天的景物寫到農事,好像是春鳩的鳴聲和耀眼的杏花,使得農民在家里呆不住了,農民有的拿著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著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經冬以后最早的一種勞動,可說是農事的序幕。
歸燕、新歷更是春天開始的標志。燕子回來了,飛上屋梁,在巢邊呢喃地叫著,似乎還能認識它的故巢,而屋中的舊主人卻在翻看新一年的日歷。舊人、歸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東風暗換年華”,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與前進。對著故巢、新歷,燕子和人將怎樣規(guī)劃和建設新的生活,這是用極富詩意的筆調,寫出春天的序幕。新歷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開了一樣。
詩的前六句,都是寫詩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尾兩句,寫自己的感情活動。詩人覺得這春天田園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樣富有生氣,充滿著生活之美。詩人很想開懷暢飲,可是,對著酒又停住了,想到那離開家園作客在外的人,無緣享受與領略這種生活,不由得為之惋惜、惆悵。
此詩春天的氣息很濃,而詩人只是平靜地淡淡地描述,始終沒有渲染春天的萬紫千紅。但從淡淡的色調和平靜的活動中卻成功地表現了春天的到來。詩人憑著敏銳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較早發(fā)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賞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傾聽春天的脈搏,追蹤春天的腳步。詩中無論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啟動下,滿懷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也有點像萬物欣欣然地適應著春天,顯得健康、飽滿和開拓。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郴江百詠 其八十六 桂門關。宋代。阮閱。 惡名辨正可無疑,已有金華學士題。寄語往來荊廣客,鬼門關在郁林西。
養(yǎng)疾。宋代。釋文珦。 介特無門徒,室亦如垂罄。隤然類枯株,聊以養(yǎng)衰病。朝來啟籬戶,落葉滿苔徑。流光遽如斯,脆質安能競。虛籟起高林,助我發(fā)長詠。
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見異香諸山喜而有作。明代。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譬山行見湖,昏昏秪浩瀚。何如行湖中,坐見山秀爛。仆尚請決筮,得《需》利在彖。毅然促飛櫓,猛進不復懦。探穴有虎子,履險獲奇觀。出浦即會勝,列障擁一岸。遙思攬吳香,妄意覓仙幔。群聳西若監(jiān),巨浸東罔畔。天謂湖太淫,設此似按攤。云濤日沖撞,石趾力抵捍。輸贏各無能,兩壘對楚漢。我行鋒鏑間,便以老命判。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始有舟楫虞,盡被山破散。山亦有情狀,要我綺語贊。氣聚勢則附,形散脈復貫。遠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換。雖靜有動機,萬態(tài)紛變亂。虬龍徐蜿蜒,獅猊悍奔竄。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屏,橫亙蒼玉案。晴縠縐日光,莫熨錦繡段。金庭與玉柱,遠弄波影燦。歷眼四十程,續(xù)續(xù)青不斷。平生詫傳聞,信美非謾讕。修辭聊梗槩,歸憶庶可按。
上立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臺為韻 其五。宋代。戴炳。 君子如真金,真金剛不改。小人如浮云,瞬目多變態(tài)。隨世良獨難,殉道乃無悔。近日崔菊坡,堅臥辭鼎鼐。
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 其一。宋代。王安石。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愿百金易。竹枯歸樵蘇,石爛棄沙礫。夷門得邂逅,綠發(fā)皆半白。追思少時事,俛仰如一夕。老矣無所為,空知念疇昔。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釋。出門事紛紛,歸臥意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