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倚欄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春詞。唐代。白居易。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譯文
低低的花和綠樹掩映下的小樓,將點點愁帶入了少女的眉心。
斜靠著欄桿背向鸚鵡,思忖著為什么不再回過頭來?
注釋
春詞:春怨之詞。
妝樓:華美的樓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處。
背鸚鵡:以背對鸚鵡。鸚鵡是一種鳥,善學人語。
思量:思忖。
這首詩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這時朝廷中宦官氣焰日張,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韋處厚已經逝世,李宗閔勾結宦官將出任宰相,政敵王涯也于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節度使入為太常卿。所以是年春天,對作者來說是個極不愉快的季節。于是作得此詩。
參考資料:
1、朱金城,朱易安著.國學經典導讀 白居易詩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01:202
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點,其余都是對女子的刻畫,通過“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不回頭”等一系列的靜態描繪,展現出一幅靜態的畫面,一幅始終處在低氣壓中的畫面。低低的花和綠樹掩映下的小樓,將愁帶入了少女的眉心,點點的愁一下就進入了主題的表達層面。寫出了這個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對愁思的回應,最妙是“思量何事不回頭”這句,給全詩帶來了重重疊疊的神秘感。結尾沒有說明其“愁”的原因,只是點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讀者自去聯想,這雖然是出自于藝術方面的考慮,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聯想,因為關于女性悲愁的經典語境早已確立并成為了傳統。至于究竟為了何事,作者沒有明說,這正是供讀者體味的地方。但聰明的讀者已可以猜到是傷春傷別,之所以背向鸚鵡,怕的是鳥兒學舌,勾起傷心之事。此詩雖然顯得比較纖巧,但也說明了作者觀察人物的細致。
?
這首詩既寫春愁,又刺春愁,對只會冥想不會尋求解脫春愁辦法的人進行諷刺。另外,全詩不僅表現了封建社會婦女對女性自由幸福快樂的渴望與追求,而且也表現了詩人對這種渴望與追求為何不能出現的隱性思考。全詩雖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畫生動,語約意遠,詩意別出心裁,堪稱佳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擬古雜詩三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 遠與君別者,昨日已今日。迢迢萬馀里,歸期安可必。盜賊多殺人,兵氣天地黑。昨日我出門,卜筮俱云吉。不愁饑餓死,但恐隔異域。傍人定相笑,信誓嗟何及。人生非鹿麋,孰與不交識。夜夢各相見,晚食各努力。
題東山楊子仙廟三首 其三。清代。丘逢甲。 鰲頭龍首總浮名,何事神仙也世情。蝴蝶滿天蟾滿地,莫將隱語賺書生。
繇佛山溯流仙城望海珠寺。明代。謝元汴。 敢以批鱗筆,來探江上珠。流多興廢事,寫出霸王圖。黃纛蠻君貴,牂牁漢跡孤。不須臨碣石,炎澥小蓬壺。
故承議李 其二。南北朝。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無題為映南賦六首 其五。。徐兆瑋。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鎮日天臺春有主,小風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吳音一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