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溪興。唐代。杜荀鶴。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在一條僻靜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 ,船上有一位垂釣者。風雨迷茫,他卷起釣絲, 走進篷底 ,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對著風雨自斟自飲。
飲到爛醉,倒下而睡;小舟一任風推浪涌,待他醒來時,才發覺船兒已從后溪飄流到前溪了。
溪興:此詩系詩人晚年歸隱家鄉時所作。
瓦甌:陶制的小盆。
詩人杜荀鶴是“惟歌生民病”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動亂的晚唐,激情飛揚、疾惡如仇的詩人老來奔走無門,回到家鄉九華山,過著清苦的隱逸生活。創作這首詩時,詩人身處暗世,壯志難酬,他曾在他的《自敘》詩中寫道:“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頁
“山雨溪風卷釣絲”,句中隱含一個因果關系:因為有“山雨溪風”,所以“卷釣絲”了。稍有垂釣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風,反而更能刺激釣魚人的興趣,更容易釣到魚,給垂釣活動蒙上一層朦朧的詩意,古詩“斜風細雨不須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雨疾風狂才足以讓釣者收竿停釣。詩人大概是想放長線,釣大魚吧,無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釣絲”的無奈。
從詩句上也看不出來,也許是詩人有意忽略季節特點,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釣溪上,季節并不是他強調的重點。詩人的著眼點在于:用垂釣這一表示隱逸的傳統話題昭示自己的生活狀態――隱居。詩人晚年奔走無門,不得不回到家鄉九華山過清苦的隱居生活。也許生活艱難,垂釣還有維持生計的意思,魚可作為吃食的一點補充。又因雨大風急,連這點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實現,詩人心里該有幾分酸楚吧。
“瓦甌蓬底獨酌時”與上句互為因果:“卷釣絲”是“因”,“獨酌時”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應該劃船回家了,但詩人卻沒有,而是躲進船里,面對風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飲起來,或許詩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點兒再繼續垂釣;也可能是因為“山雨溪風”,正好有了過酒癮的借口,詩人才有機會喝一杯。然而,透過畫面的情景和氣氛,這種閑適自樂的背后,卻似乎隱藏著溪上人內心的無可奈何的情緒。【1】《唐才子傳》也說:“荀鶴嗜酒,善彈琴,風情雅度,千載猶可仰望也。”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顯出豪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凸現悲壯,而“瓦甌蓬底獨酌時”則只會讓人覺得凄苦。深山僻水,風風雨雨,氣氛是凄清的,那垂釣者形單影只,百無聊賴,以酒為伴,這酒恐怕就是蘇東坡所稱的“掃愁帚”吧。
“醉來睡著無人喚”,讓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飄流,看來瀟灑曠達,實在也太孤寂,有點看透世情、游戲人生的意味。“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來睡著無人喚”構成因果。因為醉了,睡著了,才不知不覺被船兒載到了前溪。此時詩人醒了,還有一點懵懂,仔細一看,才發現自己到前溪了。這里似乎透露出詩人一剎那的欣喜,人隱逸的日子很清苦,難得有歡樂的時候,即便像睡一個好覺這樣微不足道的樂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詩述之。
這首詩是描寫溪上人閑適的心情和隱逸之樂。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釣,飲酒,醉眠,戲風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隨遇而安。他以此為樂,獨樂其樂。這似乎就是詩中所要表現的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興味。但從節奏上看這首詩節奏舒緩,說明詩人的意識流程是緩慢的,甚至是板滯的,這種意識流程,恐怕只有在心情郁悶之時才最為明顯。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
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戲題四老堂十首 其八。宋代。張守。 多病經時不著冠,岸巾長對倦云閑。年來衰謝交游絕,靖節柴門不用關。
示內絕句二首 其二。。羅元貞。 珍重秋糧下賜難,只宜稀煮不宜乾。如今卻合養兒訣,最好三分饑與寒。
菩薩蠻·金鋪半掩銀瞻滿。宋代。蔡伸。 金鋪半掩銀瞻滿。個人應恨歸來晚。軋軋櫓聲遲。那知心已飛。迎門一笑粲。嬌困橫波慢。偎倚綠窗前。今宵人月圓。
偈六十九首 其二。宋代。釋道寧。 風攪長空,春云四起。六臂三頭,徒誇唇觜。匝地普天,全非伴侶。等閒拈出與君看,直下分明須薦取。
追贊耿侍御年伯。明代。畢自嚴。 大夫矯矯龍鵠姿,才華氣節傾當時。惠文柱后豪右避,埋輪都下豺狼悲。一朝南巡持繡斧,風凜霜冽和甘雨。明有法度幽鬼神,寧能希指濫網罟。浮云蔽日天聽高,江干澤畔空牢騷。仁人放麑誠不忍,獨秉三尺障洪濤。論定司徒還上書,賢奸皎皎列前除。炙手氣燄有時盡,保全忠讜論非虛。況看哲嗣紹前修,慰藉虞淵援魯矛。嗇前豐后較孰勝,且有竹帛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