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城烏啼未了,起來翻為無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紅闌繞。此情待共誰人曉?
天仙子·月落城烏啼未了。清代。納蘭性德。 月落城烏啼未了,起來翻為無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紅闌繞。此情待共誰人曉?
月亮已經落下,城頭上棲息的烏驢仍啼嗚不已。我輾轉難眠,索性披衣到庭院里去。院子里結著薄霜,寒意透入我尊薄均夏衣。我在回廊里徘徊,憂愁滿腹,這種心緒能告訴誰人知道呢?
天仙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此調有單調、雙調,唐人用單調,宋以后始有雙調,此體為單調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韻。
城烏:城樓上的烏鴉。
“薄霜”句:謂清晨庭院里一層薄霜,涼意襲人,夏衣已不勝其寒。生衣:夏衣。唐王建《秋日后》:“立秋日后無多愁,漸覺生衣不著身。”
夏天的月夜,滿心愁事的詞人輾轉反側不能成眠,起床又為時尚早,最是百無聊賴。而在這樣的孤獨無聊中,終究是來到了院中,看到在庭院中已經結了薄薄一層的霜,涼意襲人,于是寫下了這首詞來懷念自己的妻子盧氏。
參考資料:
1、聶小晴編著.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1:第254頁
這是一首表達相思和孤寂之情的詞作。
整首詞前五句都是寫景,對那位夜來無眠的愁人形象進行了生動的刻畫,通過愁人的耳之所聞,心之所思,身之所感等細節(jié)的描寫,勾畫出他此時的孤寂與無聊意緒。
夏天的衣服想必是較為單薄的,而詞人在內悲涼之中,似乎也忘記了更換衣物,就這樣穿著單衣來到庭院中。此時此刻,詞人唯覺得八中悄然黯淡,左右環(huán)顧,看紅色的欄桿圍繞四同,改言又止之下,只是嘆了一句,心中這樣的情懷不知有誰知道。納蘭調是含素的,而有時甚至略顯晦澀。“心悄悄,紅闌繞”,若是有人相伴,則不會到這樣孤寂無期的境地,即使失眠,也能同游庭院中,清設閑話,或僅僅是陪伴也好神。
最后一句寫情,將詞中所醞釀的愁怨一下子抒發(fā)出來,令人動容。
全詞通篇都使用了詞人最為擅長的白描手法,空靈自然,景情俱到,篇末點旨,但景情俱到。整首詞顯得格外空靈自然。在篇末,擱下一個或許已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將全詞孤清寂寞意境推向了頂點。全詞表達了詞人相思孤寂的情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用厚后弟強甫韻。宋代。劉克莊。 先皇親為扁溪庵,奎畫煌煌陽世南。多病安知年望九,歸耕何幸歲登三。新詩有弟聊相屬,前事無人與共談。作飲中仙殊不惡,何須苦淡學瞿聃。
奉送浙江省危宰郎中除湖廣。元代。吳景奎。 毗贊儀曹覲九關,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zhèn)獠蠻。葉落洞庭秋雨后,書來吳會莫云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王逸塘五十生日。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時至當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fā),天下識猿臂。世途無萬全,欲取宜有棄。以我之下駟,當彼之上駟。一敗而兩勝,老算得深味。中年惜精爽,勿使疲人事。孫武誠難追,孰能比田忌?
白皦春辭。明代。胡汝嘉。 小窗西畔月輪斜,銅博山前散紫霞。宴罷不知春夜促,醉憑紅袖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