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
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唐代。杜甫。 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大詩人宋之問的舊山莊別墅,孤零地坐落在河南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的山腰。
恰好我繞道經過此處,見人們在此隨意出入,宅內并無人跡,前輩啊,能否允許我前來吟詩探訪啊?
我停留下來向老人詢問宋公的子孫家世,老人告訴我,他家已無人了。我對著依然如故的山河,感到十分冷落、孤寂。
看到宋公當時的園林樹木,愈加使我回憶起昔日的情境而感到悲傷,真是越到走下坡路,凄厲的寒風越多!
宋公:指宋之問,初唐詩人,曾任考功員外郎。字延清,虢州弘農人。首陽山在河南府,虢與河南為鄰,故宋有別墅在焉。池館:指山莊別墅。
首陽:山名。阿:山腰。
枉道:繞道趕路。祇:還、依然。
楊守阯曰:言宋詩尚矣,亦許我更過而題詠乎。須溪謂是尊慕前輩之詞。
淹留:停留。耆:古代年過60歲稱耆。耆老:指宋之問的子孫。
將軍樹:指宋之悌栽種的樹木。
參考資料:
1、蕭楓主編.《唐詩 4 》:線裝書局, 2005:989頁
2、傅庚生 傅光.《百家唐宋詩新話 》 :1989,四川文藝出版社:234頁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長安,為增長見識、了解社會、結識名流以提高聲譽,游歷了許多地方。在路經詩人宋之問故鄉汾陽時,不禁想起了宋之問雖然文著一時但下場飄零的舊事,感于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寫下了《過宋員外之問舊莊》。
參考資料:
1、楊貴云,王珂君編著.《中國名酒 汾酒 上 》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112頁
這首詩,前二句是寫過宋之問舊莊,后二句則寫對舊莊而有感。
第一句“宋公舊池館,零落首陽阿”是交代事件和地點,用場景的描寫勾勒出蕭瑟零落的場景,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
第二句“枉道祇從,吟詩許更過”,是全詩的主旨。杜甫之所以枉道過宋莊,而且那么匆忙,主要在于他相當尊重宋之問的詩作,所以他說:為了吟詩,也許會再一次訪問這位詩壇前輩的故居。宋之問媚附張易之等權貴,以善寫應制詩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其人杜甫是不取的,所以全詩只及其詩,不及其為人。杜甫能做到不因人廢詩。
第三句,“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是說訪宋之問的子孫家世,對著依然如故的山河,感到十分冷落、孤寂。為宋之問“跡在人亡”而感到悲傷。
末句“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是通過將軍樹來借景抒情,增加了悲涼的色彩,通過該句把悲涼的氣氛勾勒出來,悲涼之情呼之欲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贈筆生王伯純。元代。謝應芳。 時方用武我業儒,王生賣筆來吾廬。生承世業霅溪上,制筆特與常人殊。宣城阻兵十三載,猶喜山中老?在。拔來秋穎帶微霜,縛得铦錐含五彩。昔年草創供玉堂,玉堂仙人云錦裳。三縑一字不易得,筆價亦與時俱昂。莫怪年來棄如土,掃除風塵必斨斧。生今賣筆我賣文,何異適越資章甫。呼兒亟用買一束,為我寫成懷古錄。吾兒作字三嘆賞,八法以之隨意足。我有好音生可知,用筆將見文明時。諸公筆諫佐明主,老我筆耕箋古詩。逝將重作毛穎傳,為記頻年遭薄賤。牽聯為生書姓名,字業不隨陵谷變。中秋適逢酒禁開,椰瓢酌生新潑醅。酒酣仰視月中兔,長嘯一聲歸去來。
過蓋竹作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 二月春風特地寒,江樓獨自倚欄干。個中詎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細數看。
社后已未始雨酒邊書。元代。方回。 今年五月梅,晝夜雨不止。及茲七八月,一旱乃如此。古言了無驗,社公飲舊水。豈其世俗移,難復論常理。里門分內竟,誰記戊與己。詰朝始霡霂,漸作霈然喜。破靴行荒園,沙泥濡足指。蕉扇戴頭歸,聲類釣蓬底。有田谷不登,無田吾何恥。荷鋤蒔蔬者,告謂土潤咫。芙蓉一二開,紅蓼亂紛委。木落樓閣出,風物甚清美。偶茲樽酒具,小醉亦可爾。土木愚頑姿,頹然隱吟幾。天地萬古悠,微躲一稊蟻。區區曷足云,后當知此士。
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宋代。陸游。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獨鶴警秋露,雙螢明屋梁。臥聞機婦織,感嘆夜初長。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羈,位次實有余。輕此一葉舟,孰肯戲魯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貴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