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長鯨噴涌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
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寄一書謝麻姑。
有所思。唐代。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長鯨噴涌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寄一書謝麻姑。
我所思的仙人,在碧海之東。
那里海寒多天風,掀起的巨浪可以沖倒蓬萊和方壺。
巨大的鯨魚噴涌出清泉,像白茫茫的淚珠。由于長鯨的阻隔,這個地方根本無人可以到達。
只有西王母的青鳥可以東飛渡海而去,我想托青鳥寄一封書信,捎給碧海之東的仙女麻姑。
有所思: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十七列于《鼓吹曲辭·漢鐃歌》。《樂府古題要解》:“《有所思》其詞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
仙:一作“佳”。
碧海:《海內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東隅:東角;東方。
山:一作“天”。蓬壺:即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長鯨:巨大的鯨魚。晉左思《吳都賦》:“長鯨吞航,修鯢吐浪。”此處是比喻用法。
撫心:撫摸胸口,表示感嘆。
青鳥:神話傳說為西王母使者。
麻姑:傳說中的女神仙。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6
2、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7-128
一腔忠貞而不被體察,滿懷抱負而無從得施,這是封建社會中許多知識分子的共同悲劇。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對于具體的作家而言,當著社會生活的內容有不敢直說、不便明言者時,這種反映往往是曲折、隱晦的。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因此在《離騷》中“上下而求素”,出入于風伯日馭之間,去尋找自己的理想。正是從他開始,中國文學中出現了以游仙的形式來表現政治內容、抒發生活感慨的傳統。這一傳統,在魏晉時期得到了全面繼承,而到了李白手中,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此篇在李白的游仙詩中,不算最出色的,但仍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運用這種形式所取得的成就。
一起兩句,開門見山,點出所思對象及其所在地點。據《十洲記》云;“東海之東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碧海在東海之東一萬里,而仙人又在碧海之東隅,可見其遠。碧海之水“甘香味美”,迥別于人間,可見仙人居處的奇異、優美。詩人于仙人不能不縈之于心,而于路途的遙遠、兇險亦不能不念念于懷,因而逗出下面數句。
接著詩人列舉了四事,說明欲至仙人居處的“碧海之東隅”的兇險程度。首先是氣溫低寒,其次是海風兇狂。風狂則浪大:“白波連山倒蓬壺”(木華《海賦》:“波如連山。”),更別提還有兇猛的怪物作祟了:“長鯨噴涌不可涉”。由于這層層險阻,詩人痛感無望的悲哀,于是只好“撫心茫茫淚如珠”了。
去既不能,罷亦不忍,“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終竟是意難平。那么,這一份惓惓之情便只有托那神奇的青鳥代為傳遞了。青鳥是西王母的信使,見《漢武故事》。麻姑是傳說中的一位美麗的仙女,見《神仙傳》。這里,詩人請青鳥代為向麻姑(即篇首的“仙人”)表示歉意:他不是不想去,實在是去不成。
從李白的生平經歷來看這首詩,它的寓意相當明顯。可以說,它反映了李白追求美好的理想,雖遭權奸們的詆毀,而始終惓惓情切的真實處境,濃縮了這位偉大詩人一生的遭遇,是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游仙詩看待的。
《有所思》是一個古題,出自漢樂府。用此題者,一般但言男女離思。而李白將其引入游仙,將所思對象改為仙人,并賦予整首詩以深刻的寓意,不能不說是用古題寫出了新意,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詩人的創造力。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謁柳公祠 其二。清代。張邦柱。 白日悲歌荔子丹,愚溪橋下水漫漫。柳公巖古長留姓,司馬塘今尚紀官。遺廟兩州尸祝在,穹碑一片墨痕殘。清時無復徵蛇乳,閭左恬熙賦役寬。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問老天。
五月八日敝宅修會得春字。明代。湛若水。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 其一。唐代。張柬之。 柳臺臨新堰,樓堞相重復。窈窕鳳皇姝,傾城復傾國。
和張自行過城南作畫。明代。錢宰。 負郭高居晝不開,繞階流水綠于苔。花前洗筆供詩畫,馬上敲門知客來。深樹流鶯通宴席,碧香浮蟻滟春杯。官衙正在行軍幕,醉后何妨犯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