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刀首帕從軍,戍樓獨倚間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歡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
世變滄海成田,奈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
水龍吟·腰刀首帕從軍。宋代。李璮。 腰刀首帕從軍,戍樓獨倚間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歡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世變滄海成田,奈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
我從小就腰佩戰刀、頭裹頭巾去應征入伍,成為抗敵軍隊中的一員。每當我閑暇時,便獨自登上戍樓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見中原大地一片殘破荒涼,到處是野狐、野兔活動的蹤影,人煙稀少,在夕陽暮靄中更顯得凄涼無比。
時事變幻莫測,政權更迭頻繁,兵連禍結,戰事不斷,百姓們受盡了戰爭的侵擾,無法休養生息,要靠誰去驅逐侵略者,掃平中原呢?望著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負的恢復中原的宏圖大業,常常禁不住仰天長嘯。我們恢復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來了,百姓將很快迎來太平時日,北方地區將繼續在宋王朝的統治之下延續下去。
戍樓:指邊防上的崗樓。
投筆:用班超“投筆從戎”之典。
枕戈待旦:語出《晉書劉傳》,意即枕著兵器躺著等待天亮,比喻殺敵報國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
隴西:泛指隴山以西地區。
掣電:即電閃,形容迅速。
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嘆久處安逸,光陰易逝,思圖 有所作為。
群生:指宋朝百姓。
干戈爛漫:此處形容刀光劍影,兵連禍結的樣子。
相將:行將,即將。
燕趙:均為古國名,戰國七雄之二,這里泛指北方地區。
參考資料:
1、《唐詩宋詞 第二十二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年,第55頁
開頭五句寫詞人在邊防崗樓上遠眺中原大地,被荒涼而殘破的景象所震撼。“腰刀首帕”采用示現的修辭法,刻畫出從軍的裝束,其中“首帕”源自頭裹黃巾起義的黃巾軍的裝束。“狐居兔穴”,是描寫戰后殘破荒涼景象的典型寫法,與《古詩十九首》中的“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及杜甫《無家別》中“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的描寫相近,而且還含有鵲巢鳩占、中原淪陷之意。而后六句連用數典,抒豪情,表決心,委婉而深刻。
“世變滄海成田,標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這五句表達了詞人對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的無限同情,并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一句“憑誰驅掃”的發問,使無數愛國志士意識到了艱巨而神圣的使命感,催人奮進。
“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三句激情澎湃迸發,讓人不禁聯想起那大呼“還我河山”的岳飛所高唱的“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滿江紅》)
“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燕趙”自古便為漢族統治地區,此以“燕趙”代北方,意含驅除外族之意。結拍二句雖然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有點不切合實際,但它確實抒發了詞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能鼓舞人心。
李璮(?~1262),中國金末山東軍閥李全之子(一說養子),小字松壽。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又稱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襲為益都行省,擁軍自重。1259年,李璮加速準備反叛蒙古,一面進犯南宋,取海州等4城,一面積極加固益都城防,儲存糧草,截留鹽課。1262年在在進攻濟南時,應者寥寥,軍心離散。七月,城破被俘,史天澤將其處死。 ...
李璮。 李璮(?~1262),中國金末山東軍閥李全之子(一說養子),小字松壽。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又稱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襲為益都行省,擁軍自重。1259年,李璮加速準備反叛蒙古,一面進犯南宋,取海州等4城,一面積極加固益都城防,儲存糧草,截留鹽課。1262年在在進攻濟南時,應者寥寥,軍心離散。七月,城破被俘,史天澤將其處死。
游定水寺寄杜堯臣。元代。吉雅謨丁。 水紋藤簟竹方床,山閣重陰雨后涼。新月梧桐秋已老,碧梧機杼夜初長。白魚入饌松醪熟,紅稻供炊筍脯香。云樹芝泉隨處好,一時清賞肯相忘。
送湯倅二首。宋代。虞儔。 別乘詞鋒不費磨,江山得助想經過。離情柳色長亭暮,愁緒梅腮細雨多。渭北論文須細與,洛南問業念如何。有時尺素頻相寄,莫負東來錦鯉波。
孫臏。元代。胡奎。 孫臏古名將,龐涓俱學兵。刖足見齊使,始識田將軍。指麾輜車中,號令若風霆。引兵走大梁,遂解邯鄲城。救韓示怯戰,減灶功乃成。馬陵書大木,弩發如流星。跛鱉信千里,刑馀安可輕。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來無人境,亦復窺幽窗。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把手入茅廬,笑語鐘新撞。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兒樹勛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
送羅永年西歸二首。宋代。楊萬里。 梅莟蒼香邊蹈雪來,杏花雨里帶春回。明朝解纜還千里,今日看花更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