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云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霜天曉角·梅。宋代。范成大。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云來去、數枝雪。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春寒凜冽,寒氣已漸漸離去,傍晚時天晴雨住。幾枝寒梅立在風中,浮云在天上來來去去,梅花白如勝雪。
這景致真是絕美,人的愁情也無限。空對這如此的美景,我無比寂寞孤單,想傾訴心中的惆悵?只有那兩行低飛的鴻雁,知道我獨坐在高樓上,思念伊人。
霜天曉角:詞牌名。因林逋詠梅詞有“霜潔”、“曉寒”、“玉龍三弄”而得名。又名《月當窗》等。雙調四十三或四十四字,有仄韻、平韻兩體。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謂“倒春寒”。
脈脈:深含感情的樣子。
勝絕:景色極美,人也極愁苦。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 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 第198-199頁
2、呂明濤,谷學彝編著 . 宋詞三百首.北京 :中華書局,2009.7: 第200頁
這首詞以“梅”為題,寫出了悵惘孤寂的幽愁。上闋寫景之勝,下闋寫愁之絕。
起首二句先寫天氣轉變之佳:傍晚,天晴了,風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損。用一“折”字,益見原來春寒之厲,此刻春暖之和。緊接“晚晴風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畫的絕妙畫面。“脈脈”,是含情的樣子。“花疏”,點出梅花之開。以“脈脈”加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僅那脈脈含情的梅花,就連安詳淡遠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靜態,接“云來去”成為動態,更見“晚晴風歇”之后,氣清云閑之美。“花疏”與“天淡”相諧,既描寫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數枝雪”,又形象地勾畫了“梅”之“疏”。如此精心點筆,使景物生動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說了。可見詞人綴字的針線是十分細密的;而其妙處在天然渾成,能夠運密入疏。
下闋“勝絕”是對上闋的概括。景物美極了,而“愁亦絕”。“絕”字重疊,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這層意思。如果說原來春寒料峭,馀寒猶厲,景象的凄冷蕭疏,與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話,那么,景物之極美,與人之極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闊了。
其實這種“不一致”,正是詞人匠心獨運之所在。“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優美,反襯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兩個所指相反的“絕”字,在這里卻表現了矛盾的統一。至于詞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誰共說”。無處訴說,這就襯出了悲愁的深度。結尾三句,又通過景物的映襯寫出了人之情。雁有兩行,反襯人之寂寞孤獨;雁行之低,寫鴻雁將要歸宿,而所懷之人此時仍飄零異鄉未歸。唯有低飛之雁才能看見春夜倚樓之人。鴻雁可以傳書,則此情可以托其訴說者,也只有這兩行低雁了。下片所寫之景,有雁,有樓,有月,從時間上來說,比上片已經遲了;但是,從境界上來說,與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構成了一幅完整和諧的畫面,與畫樓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獨處的心情正復融為一體,從而把懷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寫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執著。以淡景寫濃愁,以良宵反襯孤寂無侶的惆悵,運密入疏,寓濃于淡,這種藝術手法是頗耐人尋味的。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時雨十首 其八。。董紀。 出焙好茶閩上有,帶漿新荔浙西無。異鄉美味都嘗遍,只欠松江巨口鱸。
九效 其五 醫國。宋代。葛立方。 破紐絕絡兮民不支,不了蘭藏兮舉世無醫。病在腠兮廢湯熨,未至血脈兮乃施針石。布指于位兮息至不知,陰陽倒置兮寒涼逆施。內實兮餌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天生盧扁兮授術上池,躋民壽兮至期頤。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公挽詞三首 其三。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吳待問之蒙城簿。宋代。楊億。 西來赴調合關繻,黃綬風塵厭九衢。祖席且同開口笑,公庭未免折腰趨。長安車馬偏欺客,魯國衣冠肯戲儒。共憶故園歸計晚,舊游煙樹隔重湖。
秋興八首 其三。明代。張萱。 云凈天空大火流,蘆花楓葉正悠悠。愁來昨日非今日,病起逢秋始當秋。空說洛陽曾哭漢,亦聞元直不歸劉。如何九辨悲無限,卻向西風十二樓。
與員外黃觀瀾李彥章試士西掖。明代。陶安。 王業興家國,人才薦廟堂。風簾留晷刻,冰鑒照毫芒。列坐清儀肅,終篇耿論昌。愿言登用者,一一是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