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v玉勒、輕飛迅羽,凄涼誰吊荒臺古?記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傳杯,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謾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霜葉飛·重九。宋代。吳文英。 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西風雨??v玉勒、輕飛迅羽,凄涼誰吊荒臺古?記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蟬,倦夢不知蠻素。聊對舊節傳杯,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謾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看著斷斷續續的云煙,離愁別緒之情油然而生,更令我情懷關切的,令人傷心的,是那一輪斜陽映射出來的一片殘紅,漸漸隱沒于絳紅的霜葉樹林里。我提來了半壺秋水,插上一束黃色的菊花以便將她奠祭。在秋風秋雨之中,菊花依然舊香氣噴溢,散發著陣陣幽香。在這種時候,誰又能策馬揚鞭,像空中飛翔的小鳥一樣輕飛迅疾,又有誰有心去憑吊凄涼、荒敗的古臺遺跡?記得我們曾經醉態朦朧,一起踏著歌聲,去游覽南屏。當時我昏醉沉迷,將身邊的小蠻和樊素忘記。如今只有寒蟬嗚咽,她的彩扇又在哪里?我的愛妾又去了何地?
如今又是重陽節,雖然應景傳杯但是卻毫無意緒,任憑塵埃落滿素箋,隨便讓蠹蟲蛀壞毛筆,未完成的詞章經過許多年也懶得再將它續寫上。半輪素月的斜輝灑滿東籬。泠泠清清的寒夜,蟋蟀仿佛也在唉聲嘆氣,悄聲低語。我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只是因為愁緒萬千,而任隨狂風把帽子吹去,我獨自一個人把茱萸細細觀看,只能預定明年再登臨那山峰的高處。
霜葉飛:周邦彥創調。
薦黃花:插上菊花。薦:插。
噀(xùn):含在口中而噴出。
玉勒:馬絡頭。指代馬。
迅羽:這里形容駿馬如疾飛鳥。
荒臺:彭城(徐州)戲馬臺。項羽閱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陽日曾登此臺。
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三里,峰巒聳秀,環立若屏。“南屏晚景”為西湖十景之一。
蠻素:指歌舞姬。
舊節: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傳杯: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
塵箋蠹(dù)管:信箋積塵,笛管生蟲。
斷闋:沒寫完的詞。
小蟾:未圓之月。
東籬:用陶淵明重陽待酒東籬事。
殘蛩語:指蟋蟀發出的悲啼。
烏紗:《舊唐書·輿服志》:“烏紗帽者,視朝及見宴賓客之服也。”此用晉孟嘉登高落帽故事。
茱萸:古俗,重陽登高戴茱萸花。
翠微:山氣青綠色,代指山。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 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8/11/1 : 第270-271頁 .
2、呂明濤,谷學彝編著 .宋詩三百首 . 北京 :中華書局 , 2009.7 : 第257-259頁 .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寫重陽節感時傷今的無限愁緒。開頭“斷煙離緒”,指離別之苦,“醉踏南屏”是往事在眼前浮現,佳人未曾入夢與己相會,更增哀傷無限。下闋第一句“舊節傳杯”,再憶當年曾與佳人共歡,使人白發頻生。而今只剩下自己,但仍希望:明年重九的登高與佳人重逢。全詞以游蹤為主線,穿插有關重陽的典故,昭示本人的一段艷情,頗有一種凄迷之美。
相傳吳氏曾納蘇杭一妾,后一遣一死。這首詞就是重九日為懷念杭州亡妾而作的。上片寫重九之日登臨山峰的高處,面對斷煙、殘陽、秋水、黃菊等蕭索景色懷念追憶與愛妾醉游南屏山的往事,渲染了悲劇氣氛,抒寫凄楚情懷,烘托思念亡妾的凄苦心境。下片極力抒寫亡妾死后自己的生活的倍感百無聊賴和凄愴的情狀,敘事十分生動,心理刻畫極為細致,抒情非常凄婉,作為一個詞人,竟然“塵箋蠹管,斷闋經歲慵賦”,可見他的心真的是如一盆死灰,表現出作者對亡妾的極度的思念?!绑@飆從卷烏紗去”活用孟嘉之典,不是表現作者的豁達大度而是描述自己的無所顧及和無心無緒。但是從整體上看,這首詞還是顯得有些晦澀,從而影響了整體的藝術效果。
“斷煙離緒”,起句四字情景交融,精煉而形象,統貫全篇?!皵酂煛睂懢埃半x緒”寫情?!靶标柤t隱霜樹”是寫重九煙雨蒙蒙,故傍晚還不見斜陽,隱沒于霜樹之中。凄涼的心境,又逢凄涼的時節,烘托出抑郁的情緒。重陽佳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詞人在風雨中折來黃花數枝,插在壺中,花的香氣含著雨氣噴出。在此凄風冷雨之中,誰還會有心情驟馬去登上荒臺吊古呢?“吊古”一詞隱含了多少傷逝之痛。作者又不禁回憶起當年與伊人重九登高時的情景。當時伊人執扇清歌,扇底歌聲與寒蟬共咽(意謂其聲悲涼),作者則酒酣倦夢,幾乎忘卻伊人在旁。上片憶念雙雙登高的情景。
下片轉入今情。斯人逝矣,往事如煙,對此佳節,還有什么心情“傳杯”飲酒?但無“傳杯”的心情而仍復“傳杯”者,無聊之極也。(參見陳匪石《宋詞舉》)“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杜甫《詠懷》五百字),飲酒可以忘憂,寫詞可以抒悶,但心灰意懶至此,連未寫完的歌詞(斷闋)都封塵已久,更何況重寫新詞呢!天氣入夜轉晴,月影斜照東籬,寒蛩宵語,似亦向人訴說心事。“早白發、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這是從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二句轉用來的。
重九日晉人孟嘉落帽的故事,后世傳為美談。杜甫這兩句的意思是:如果登高時風吹帽落,露出了滿頭白發,我就含笑把帽子重新戴上,并且還會請旁人為我整理一下。這兩句詩表現杜甫的灑脫曠達的心態。但是夢窗這兩句詞意與杜甫不同。夢窗已經不以風吹帽落、露出滿頭白發羞愧了;他這兩句的意思是,反正人亡身頹,無復歡顏,一切都隨它去吧!這表現了詞人極端沉痛絕望的心情。結語“謾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三句也化自杜詩(同上):“明年此會知誰健,笑把茱萸仔細看?!倍旁娭庵^今年重九,姑且強樂自寬,但不知明年此時會何如耳。夢窗今年未能登高,但遙想明年能有機會。老杜細看茱萸,夢窗雖也看茱萸,著一“謾”字,就自覺無味。那么明年翠微高處之約,也不過說說而已。杜甫逢佳節而強作歡笑,夢窗則欲強作歡顏而不能,其無聊、沉痛更倍于少陵,實在是時代、身世使然。
吳梅《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序》:“吳詞潛氣內轉,上下映帶,有天梯石棧之妙。”夢窗詞脈絡貫通,形象完整。上下映帶尚是為形象的表面,潛氣內轉則是其內質:“天梯石?!保瑒t說的是夢窗詞的大起大落,突接突轉,也有潛在的氣韻溝通?!八獦洹薄ⅰ拜腔ā?、“傳杯”等皆為實寫:“斜陽”、“翠微”等為虛寫,虛實結合,線索明晰。說明夢窗詞氣韻貫通的特點。
西方文論說“美是雜多和整一的結合”,于夢窗詞亦可得到印證。夢窗不但煉字、煉句,而且煉意,詞藻華麗,同時又極富內在的神韻。讀夢窗詞,不可不注意這些藝術特質。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送文上人游臺蕩。宋代。釋普度。 文彩全彰拄杖頭,吳山楚水興悠悠。江聲一夜催行色,踏斷石橋方始休。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爭爝火明。傷膚及肌骨,風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
山橋。宋代。韓元吉。 倚杖溪橋暮雨垂,春寒空翠著人衣。凌空怪石如旗豎,噴壑清泉作練飛。乘興正須隨地飲,醉狂聊共插花歸。從教拍手兒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
游小溪浙源山中。元代。趙汸。 舊游何處覓苔磯,水涸山童事事非。忽到小溪深樹側,鴛鴦驚起逐群飛。
贈張長史時言 其一。。嚴嵩。 魯衛親藩大,衡廬楚道長。除書登國傅,歸棹指江□。仙醞濃堪致,家音近易將。河間今禮樂,陪從有□□。
秋村十二詠 其十二 筑圃。清代。成鷲。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復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筑場初。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