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宋代。周邦彥。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一抹斜陽透過樹葉照在水面,江水翻卷著細細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橋上的寒風刺人眼目,令人神傷。我佇立已久,眼看著黃昏將盡,街市上亮起了燈火點點。
陳舊的小屋里,我臥在寒窗之下,聽到了井邊幾片梧桐落地的聲響。不貪戀這薄薄的被子,幾次三番起身下床。有誰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輾轉難寐,全是因為她的一封書信。
夜游宮:詞牌名?!肚逭婕啡搿鞍闵嬲{”。雙調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韻。
葉下:葉落。
輕浪:微波。
沉沉:形容流水不斷的樣子。
酸風射眸子:指冷風刺眼使酸鼻。酸風,指刺人的寒風。
單衾(qīn):薄被。
蕭娘:唐代對女子的泛稱。此指詞人的情侶。唐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 : 第139-141頁
2、呂明濤,谷學彝編著 . 宋詞三百首 .北京:中華書局, 2009.7 :第144-145頁
此詞為即景抒情之作。寫接到情人(蕭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緒。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 : 第139-141頁
前人評清真詞,多認為其詞之風格為富艷、典麗,細密多變,但這首詞作卻寫得頗為明快曉暢,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敘寫得相當動人。此詞為傷離懷舊之作。詞的結構采用新巧的“懸念法”,先層層加重讀者的疑惑,最后一語道破意蘊,讀來跌宕頓挫,波瀾起伏,委婉凄絕。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首二句,詞人描述眼中所見之情景,西下的夕陽,余暉透過樹葉,把斑駁的陽光灑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著細浪緩緩地迤邐而去。這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為思念之情纏身的詞人,恰逢薄暮時分,更覺愁思難耐,悠悠不盡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絕的江水。后四句:“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原來此時詞人是佇立在橋上。詞人目光迎著刺眼的秋風,憑欄遠眺,疑望著黃昏時分華燈初上的鬧市,久久沒有離去。詞作上片,詞人的筆觸側重描繪室外,以粗細結合、濃淡相宜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黃昏夕陽之下,一位為相思所苦者,久久佇立橋頭,迎著蕭瑟秋風,疑神遠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風射眸子”,系借用唐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句子:“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李詩是敘寫金銅仙人離漢宮之凄婉情態,詞人借用此句,不無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詞作下片,詞人的筆觸轉而敘寫室內情景?!肮盼莺暗?,聽幾片、井桐飛墜”,此時已是夜闌人靜,詞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隨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輾轉反側,為思念之情所困擾,無法入眠,井欄上墜落下的梧桐葉聲,不時地傳入耳際。詞人描述眼中幽凄的環境和臥聽蕭蕭落葉,正映襯了自己的孤寂與思慕之苦。后四句:“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這四句是說,夜不成寐,輾轉反側,都是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極,不顧天寒,起而揮筆傾瀉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霸偃倍?,極言天寒猶不能阻攔自己。
詞所表現的雖是思念情人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主題,寫法上卻頗有特色。詞之上下兩片描寫由傍晚斜陽到黃昏燈火,由橋上酸風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時空依次推移,景物隨時變換,感情隨之深化,最后揭出“為蕭娘,書一紙”的底蘊,寫來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師安撫生日。。晁公溯。 鼻祖始謀遠,承家積慶長。青霜元不墜,玉樹久逾芳。氣驗三嵎秀,祥占五世昌。向來蜀父老,久憶漢文章。試問風騷將,誰登翰墨場。浮云玉壘變,秋草墨池荒。大雅淪金石,斯文厭秕糠。九成方命舜,三變必興唐。東壁初觀象,南箕果降光。終當薦清廟,始驗山崑岡。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遙聞望帝國,重立鄭公鄉。議論看前輩,春秋守素王。談經追服杜,下筆逼班揚。價重連城璧,功高治水航。詞源傾滟澦,才刃劇干將。思涌辭穿月,文成字挾霜。高明齊日觀,豪健敵風檣。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徑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退草三千牘,深窺數仞墻。多聞正科斗,博識辨商羊。鄉黨尊王烈,交游說鄭莊。弦歌化鄒魯,文物見成康。壯歲觀周樂,昭時笑楚狂。風塵天下轍,日月魏月梁。星列橋門外,霜寒璧水傍。應書隨漢傳,鼓篋上虞庠。大策先多士,高談兀老蒼。諸儒甘折角,宗伯許升堂。擢秀聯龍虎,凌霄翳鳳凰。西黌聊偃息,北海暫徊翔。絳帳師儒室,青衿弟子行。至音消鄭衛,俗學起膏肓。德業方天縱,才名故日彰。筑巖宜夢說,負鼎可干湯。憲古興華旦,蒐儒列奉常。魯宮傳禮樂,趙鐸應宮商。金納諸侯酎,郊崇上帝觴。朝儀修草具,廟樂紀芝房。方刺封中制,將方岱岳祊。守邦嚴典禮,范俗正堤防。恩賜尚書舄,班齊騎省郎。明光聯執戟,建禮入含香。鳴下趨文陛,垂紳拱御床。天臨豸冠動,風凜獸樽涼。禁省吟紅藥,朝廷少皂囊。憂時惟賈傅,疾惡甚張綱。伏閣曾留諫,埋輪詎畏強。忠言深慷慨,直氣欻飛揚。屢乞開宣室,常思請尚方。馬皆貪立仗,鳳獨見朝陽。直道難容黯,群臣惜渡湘。虛心忘寵辱,知命信行藏。徼道森長樂,周廬肅未央。贅衣重入侍,交戟儼開張。地有長城固,時無寶瑟僵。鳴鑾思禹穴,飛旆入雷塘。仗狩崆峒遠,旌垂少海黃。方資清宿衛,乃遽釋軒裳。負郭俄回駕,專城再耀铓?;平辫?,訟決召南棠。已去浮江虎,潛軀避境蝗。使車更刺舉,夷路看騰驤。未即歸前席。還聞出護羌。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糧。念昔東南帝,多興楚越疆。聚星占晉國,厭氣走秦皇。往者何勞繼,今王未旺易量。布書垂象魏,仄席在巖廊。大業雖中僨,神謀正外攘。會須擒頡利,方擬殄燒當。宇宙依秦樹,山河接汶篁。再令宮禁肅,必賴股肱良。豈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無安都護府,亟趣舍人裝。有客彈長鋏,終年竊太倉。乘龍安敢望,飛鳳果為祥。貪祿難投幘,登堂阻奉觴。遙期千歲壽,坐見海生桑。
山居遣興。。易蘩。 囂境何如靜境棲,長吟人坐小窗西。地偏時有閒車馬,客至猶能具黍雞。四面松疏蟾送影,半溝水淺燕銜泥。誰知領取幽居趣,合計詩壇細品題。
山游懷古。唐代。陳元光。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圣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邊檄興師旅,秋深近阻饑。仲由剛協力,曾點志同時。倚曲酬歌去,宣尼正哂而。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宋代。趙孟堅。 二祖霜臺有烈聲,傳家文憲見先生。剛而不折松筠壽,貧弗濫求冰玉清。陶令秫田詩料足,竇家桂子義方成。即茲更有高賢傳,豈羨區區世上名。
浮邱八景 其二 晚沐堂。。梁柱臣。 仙客蓬萊侍直還,晚憐休沐得仙山。聊堪吏隱人間世,欲賦郊居未擬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