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恨遠(yuǎn)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青衫記得章臺月,歸路玉鞭斜。
翠鏡啼痕印袖,紅墻醉墨籠紗。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烏夜啼·離恨遠(yuǎn)縈楊柳。金朝。劉迎。 離恨遠(yuǎn)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青衫記得章臺月,歸路玉鞭斜。翠鏡啼痕印袖,紅墻醉墨籠紗。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離恨啊常常縈繞在分手的楊柳前,夢魂啊總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記得自己官微職冷時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賞識,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馬沿著歸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鏡中照著自己憔悴的顏容,兩袖上沾滿了相思啼哭的淚花,當(dāng)年醉后舞墨題詩紅墻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題詩的壁上籠上碧紗。今日重新相逢說不盡平生心事,無限情思全都凝聚在傳情的琵琶。
烏夜啼: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章臺:本為戰(zhàn)國時秦國宮名。漢代在此臺下有章臺街,張敞曾走馬過此街。唐人許堯佐有《章臺柳傳》,后人便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處。
玉鞭斜: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籠紗(lóng shā):此用“碧紗籠”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貧,寄居揚(yáng)州惠昭寺木蘭院,為諸僧所不禮。后播貴,重游舊地,見昔日在寺壁上所題詩句已被僧用碧紗蓋其上。
春思入琵琶(pí pá):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彈奏。用晏幾道“琵琶弦上說相思”詩意。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2399頁
2、郭彥全編著,歷代詞今譯,中國書店,2000.1,第416頁
金代中后期,詞人仕途不順,且多流落于青樓之地,于是詞人為了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之情以及對美人的懷念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陸國斌,鐘振振編,歷代小令詞精華,岳麓書社,1993.10,第484頁
上片寫詞人對一位歌姬的懷念和對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憶。“離恨”兩句,寫懷念人物卻不直接點明對象,“楊柳”、“梨花”以兩個形象優(yōu)美的事物來比喻被懷念的歌姬,給讀者帶來豐富的美感。柳絲飄飄柔媚非常,使人聯(lián)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為“梨花一枝春帶雨”,描寫楊玉環(huán)流淚的美容。楊柳,梨花使歌姬妖嬈柔美,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青衫”二句,追憶往日情懷。“青衫”,唐時九品小官的服飾,這里借指作者本人。“章臺”本為戰(zhàn)國秦之宮殿,唐時許堯佐有《章臺柳傳》流傳,后人便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處。
下片走舊地重游,兩人重聚。“翠鏡啼痕”兩句,寫歌姬不忘舊情,終日以淚掛面,啼袖籠紗描寫歌姬的病情。這幾句詞既香艷又有書卷氣,可稱是“好色不淫”“艷而不靡”。最后兩句“相逢”,寫兩人重聚,百感交集,為表深情,女子把滿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來表達(dá)“說不盡的無限事”。
該詞詞語如楊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籠紗等句使詞煥發(fā)特異的艷美色澤。另外,該詞表達(dá)了詞人內(nèi)心苦悶的心情,情感溢于言表。
劉迎(?—1180)金代詩人、詞人,字無黨,號無諍居士。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曾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薦書對策為當(dāng)時第一,次年登進(jìn)士第,授豳王府記室,改任太子司經(jīng),頗受金世宗第二子顯宗允恭的親重。大定二十年“從駕涼陘”,因病去世。 ...
劉迎。 劉迎(?—1180)金代詩人、詞人,字無黨,號無諍居士。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曾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薦書對策為當(dāng)時第一,次年登進(jìn)士第,授豳王府記室,改任太子司經(jīng),頗受金世宗第二子顯宗允恭的親重。大定二十年“從駕涼陘”,因病去世。
花艇。明代。梁以壯。 花艇向城市,朝霞槳半函。孤蘭猶在谷,眾卉亦皆凡。易引群蜂昵,休招百舌讒。不知春渡后,還得似松杉。
次韻唐彥英留題學(xué)舍。宋代。李若水。 篆壁蝸涎細(xì),織檐蛛網(wǎng)圓。小軒幽夢破,竹露濕茶因。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yīng)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祝皇王壽不窮。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xù)堯風(fēng)。昏者醒,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fēng)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fēng)月同。秦時何必驅(qū)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jié)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dá)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yuǎn)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yáng)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yuǎn)慶,昭文千古振家風(fēng)。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明代。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fēng)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歌聲依谷響,酒興得山寬。別后空馀此,扁舟破夜瀾。
送張仲實之宜興。元代。楊載。 南渡邦初造,西山將獨賢。立功何赫赫,流慶尚綿綿。報國橫戈數(shù),登壇授鉞專。風(fēng)云方際會,江海固周旋。控險千鈞弩,臨危七寶鞭。忠誠深足仗,智勇實兼全。自返高橋役,端持宥府權(quán)。兵威終抗敵,人力可回天。甲第無踰者,諸孫固穎然。初生同燕頷,有美自蟬娟。善學(xué)聞當(dāng)代,能詩起妙年。衛(wèi)公猶故物,鄭老竟寒氈。矯矯青云器,泠泠白雪弦。同游雖未達(dá),自視已無前。政事兼留意,時髦孰比肩。知機(jī)無轉(zhuǎn)石,縱辨若奔川。特達(dá)群公薦,酸寒眾目憐。姑為文學(xué)掾,會覓孝廉船。必見公侯復(fù),無論雨露偏。秋風(fēng)鵬鶚健,萬里正翩翩。
題浯溪。宋代。曾豐。 千古一碑得人愛,來書碑后幾前輩。相頡頏甚曾不饒,自混融之了無礙。太平天子狃開元,馴致馬嵬悔何逮。桑陰未徙宗廟安,儲皇功豈不云倍。君父恩重臣子輕,功至彌天皆分內(nèi)。靈武猶言權(quán)濟(jì)經(jīng),京師何忍小間大。南內(nèi)起居不遑安,西宮晨夕無聊賴。不沒其實豫章公,言者無罪聞足戒。元結(jié)但持歸美心,為尊者諱誰獨怪。歸美為頌刺為雅,四詩義各有攸在。一出春秋雅頌中,兩忘人我是非外。朅來獨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垂去更解未艾紛,石上有壁聊一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