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
清平樂·野花芳草。唐代。韋莊。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
野花和香草,寂寞地生長在這關山路旁。柳樹吐出金黃的絲條,黃鶯兒那么早就在歌唱。我滿懷惆悵,在香閨里暗自虛度時光。
我多么悔恨,解下羅帶與你結成同心。如今獨自靠著朱欄,思念多么深沉。睡夢中醒來,一彎斜月照著半個空床。小窗吹來的風,觸動琴弦哀鳴作響。
寂寞:清寂,寂靜。
關山道:形容艱難坎坷的山路。
惆悵(chóu chàng):失意,懊惱。
香閨(guī):青年女子的內室。
暗老: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人已衰老。
結同心:用錦帶打成連環回文樣式的結子,用作男女相愛的象征,稱“同心結”。
朱欄:朱紅色的欄桿。
斜:讀xié。
風觸鳴琴:風觸動琴而使之鳴。“鳴”,使動用法。
參考資料:
1、高峰.《花間集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63
2、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詞選》.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5:20
3、亦冬.《唐五代詞選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109-110
晚唐時期隨著國勢衰微,失望與沮喪的陰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有許多文人再次把目光投向閨情宮怨題材,通過表現女性對愛情和幸福的渴求來實現個人心靈的撫慰。此詞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
參考資料:
1、劉育紅.唐代閨情宮怨詩創作淺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
這首詞是傷春懷人之作,寫思婦傷情。它代指思婦立言,而不同于常見的韋莊自我抒發情性之作。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這是思婦想象丈夫在遠行的路上,雖有野花芳草,但畢竟寂寞荒涼,形單影只,不堪凄楚。接著寫近處的風景:“柳吐金絲鶯語早”,這是早春時節,柳枝柳葉還沒有一片碧綠,而是黃中透綠,所以詞人寫“柳吐金絲”,讓人眼前一亮,再加上報春的鶯語,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給以強烈渲染。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反襯思婦的悠悠愁思:“惆悵香閨暗老。”令人覺得黯然銷魂。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這里寫的是思婦心理活動,文字的表面是思婦悔恨不該和丈夫用羅(錦)帶打那個同心結,其實是愛之切,恨之切。所以思婦獨自倚著閨閣的朱欄無限深情地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深情的思念縈繞在思婦的頭腦中,讓思婦不能安然入眠,只要有一點輕微的動靜,就把思婦從夢中驚醒。“小窗風觸鳴琴”,連聲響細微的輕風拂琴鳴都讓思婦不能睡穩。思婦被驚醒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一片凄涼清冷,不禁讓人觸景生情,這也正應了李清照的那句“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結構比較特殊,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寫思婦憑欄思深:上片直到下片頭兩句,是所思的具體內容。野花盛開,芳草萋萋,柳吐金絲,鶯聲不斷,是寫暮春之景,以時暮襯托出“香閨暗老”,而況關山道上,消息全無,使人惆悵,憔悴蒼老,產生了“悔結同心”的輕怨。第二層是由思深而成夢,夢后而傷情。夢境略去了,夢后也只是用“斜月”、“風觸鳴琴”這一富有寓意的圖畫表現的,有聲有色,耐人咀嚼。
此詞通篇不假雕飾,全用白描,于淺直中見深切,于此很可以看到韋莊詞的基本特色。
韋莊。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述懷五十三首 其三十三。明代。周是修。 朔風號海甸,十月雪漫漫。畫戟攢云暗,鐵馬蹴冰寒。但顧主恩重,寧論北伐難。漢宮抵疏勒,敵騎凈皋蘭。孤軍勢逾險,百戰陣仍完。殺氣無時合,兵符隱夜看。功名何足貴,所愿致君安。
秋夜言懷次高克明韻 其二。明代。祁順。 吏隱從容際盛時,東華車馬任奔馳。天生性分窮何損,雪作襟懷涅不緇。客邸秋光閑里度,故園山色望中疑。黃花舊有柴桑約,歲晚相尋莫遣遲。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別駕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十年南省客,半刺領東周。馬向雪中去,人稱洛下游。關河三輔道,云物二陵秋。別思還蕭索,寒塘水自流。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唐代。張祜。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云心。月落江城樹繞鴉,一聲蘆管是天涯。分明西國人來說,赤佛堂西是漢家。
送王正仲長。宋代。梅堯臣。 汴渠溯復沿,自可見遲速。來時遲有糧,去恨速無谷。有糧安計程,無谷不遑宿。霜高萬物枯,源水縮溪谷。黃流半泥沙,勢淺見蹙澳。千里東歸船,何日下清瀆。澹澹風雨寒,長汀嚎雁鶩。將投孤戍遠,四顧危檣獨。強語慰妻孥,多虞賴僮仆。到家秫已收,綴樹橘始熟。折腰無慚陶,懷遺焉愧陸。我方羨子行,送望不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