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凝新碧,闌花駐老紅。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
鵲絆游絲墜,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宋代。吳潛。 池水凝新碧,闌花駐老紅。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鵲絆游絲墜,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
因春天的到來池水更加碧青,花欄中即將敗落的花朵依然掛著殘紅。她獨自站在畫橋東,手握一枝楊柳幻想拴住春風。
飄拂的游絲被喜鵲絆落空中,蜜蜂采摘過的花朵如今都已落盡。小窗外、庭院中,她在雨中蕩起秋千抒發閑情。
池水凝新碧:因春天的到來,池塘的水漸顯碧綠。
老紅:即將凋謝的花朵之暗紅色。
簾櫳:指窗簾。
閑情閑緒:無聊孤寂的情緒。
這首閨情詞寫閨中女子的惜春之情。詞人通過春光中的各種景物描寫,表達了一位妙齡女子的惜春之情。這是一個常見主題。在美人惜春的背后,誰又能說這不是表達對光陰、青春的眷戀呢?“池水凝新碧,欄花駐老紅”二句,寫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欄內,殘紅萎頓在枝頭。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這二句不僅寫出闌珊的春意,也傳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帶出了惜春人,“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場景從庭院轉移到“畫橋東”,似乎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悶,走到這“大天地”里來捕捉春光。用楊柳來“系春風”很有情趣。楊柳與春天關系最為密切。在春風中,是它第一個睜開嬌眼;在春天離開時,它又以綿綿的飛絮相送。選擇楊柳來留春,可以想見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這行動是天真可愛的,然而又是十分美麗的,春風中“十五女兒腰”的柔柳和“獨立畫橋東”的女子相互映襯,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現在已化解了許多。
現在我們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現在癡情的留春舉動上。但春天畢竟是要情然離去的。“鵲絆游絲墜,蜂拈落蕊空。”鵲絆游絲是無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與無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無走了。“秋千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愁閑緒雨聲中。”又一次轉換回到庭院,天氣也由晴和轉入風雨。這是一種心情的轉換。在從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嘗充滿愁緒的風雨之聲了。雨中秋千富于含蘊,那“秋千”里包含著春光下的幾多紅情綠意!“秋千”正給讀者的聯想指示了一個方向,到底還有哪些“閑情閑緒”,讀者自可再發揮。“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那淅淅瀝瀝、不絕如縷的雨聲正表達了她飄忽不定,玩味不盡的春愁。詞以聽雨結束,饒有余味。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送陳給事中赴湖廣參議。明代。李舜臣。 秋高憑遠色,為送武昌行。畫省名原重,參藩位不輕。江樓千里目,湘竹四時情。試發郢中倡,應希和者聲。
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清代。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相思。北來音信稀。十二青樓臨大道。春漸老。處處生芳草。杜鵑啼。人未歸。路迷。片帆吹又西。
和李嘯樓先生三醉木芙蓉原韻 其三。。劉鳳梧。 霜華爭妒雁來紅,時白時黃變幻中。太液遺芳今有主,莫因人去悵庭空。
在旅不在家書。宋代。陳宓。 無心覽卷謾舒卷,有念盈懷日往來。十日離家勞夢遠,一行無字強顏開。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
□□□□□□□,□□□□□□□。□□□□□□□,□□□□□□□。
憶昔自京至關中將四千里所歷古跡不能殫記因閒居無事追賦律詩凡十首目之曰憶晉以泄曩日之思云。。李轅。 四月南風驛路長,汴梁河底樹蒼蒼。牙檣錦纜傷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