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
不駛亦不馳,飄飄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閑雨紛微微。
流目視西園,燁燁榮紫葵。
于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
感物愿及時,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
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魏晉。陶淵明。 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不駛亦不馳,飄飄吹我衣。重云蔽白日,閑雨紛微微。流目視西園,燁燁榮紫葵。于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感物愿及時,每恨靡所揮。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
時當仲夏五月中,清早微覺南風涼。
南風不緩也不疾,飄飄吹動我衣裳。
層層烏云遮白日,濛濛細雨紛紛揚。
隨意賞觀西園內,紫葵花盛耀榮光。
此時此物甚可愛,無奈不久侵枯黃!
感物行樂當及時,常恨無酒可舉筋。
耐心等待秋收獲,莊稼稀疏將空忙。
遐思冥想難抑制,我心激蕩獨悲傷。
胡西曹、顧賊曹:胡、顧二人名字及事跡均不詳。西曹、賊曹,是州從事官名。《宋書·百官志》:“江州又有別駕祭酒,居僚職之上。別駕、西曹主吏及選舉事。西曹,即漢之功曹書佐也。祭酒分掌諸曹兵、賊、倉、戶、水、銷之屬。”示:給某人看。
蕤(ruí)賓:詩中用以標志仲夏五月。古代以十二律配合十二個月,“蕤賓”是配合五月之律。《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律中蕤賓。”古代以樂律的十二管同十二月之數相配合,十二管之一的蕤賓與五月相合,故稱五月為蕤賓。
清朝(zhāo):清晨。飔(sī):涼風。
駛:迅捷,疾速。遲:遲緩,緩慢。
重云:層層烏云。
閑雨:指小雨。
流目:猶“游目”,隨意觀覽瞻望。西園:陶淵明不大可能有幾個園,此或謂園之西。
燁(yè)燁:光華燦爛的樣子。榮:開花。
奈何:無可奈何。
感物:有感于物。
靡(mǐ)所揮:沒有酒飲。揮,形容舉杯而飲的動作。一說“揮”是“發揮壯志”之意。
悠悠:長久。待秋稼:等待秋收。
寥(liáo)落:稀疏。賒(shē)遲:遲緩,渺茫,引申為稀少。無所獲。
逸想:遐想。淹:滯留,深入。
猖狂:恣意放縱,這里指感情激烈。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04-106
這一首詩作年無考,研究陶詩的人,有把它系于晉安帝元興二年癸卯(403年)的。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00-501
此詩起四句直寫當前氣候,說在陰歷五月的一天早晨,吹起南風,不快不慢,飄動著詩人的衣服。風是夏天“清朝”中的“南颸”,飄衣送涼,氣象是清爽的。接著兩句,不交代轉變過程,便緊接著寫由晴到雨,似頗突然。以上六句是面的總寫,一般敘述,不多描繪。
“流目”四句,由面移到一個點。先寫詩人在清風微雨中,轉眼觀看西園,見園中紫葵生長得“曄曄”繁榮,雖作集中,亦只敘述。上文的敘事寫景,直貫到此;而對著紫葵,忽產生一種感慨:感慨也來得突然,但內容還屬一般,屬于人們對事物常有的盛衰之感。這里轉為抒情。下面兩句:承前兩句,抒情又由點到面,同時由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轉到對自身的表白,擴大一步,提高一步,句法同樣有點突然,而內容卻不一般了。陶淵明本是有志于濟世的人,被迫過隱居生活,從紫葵的榮曄易衰而聯想自己不能及時發揮壯志,建立功業,這種觸動內心痛處的感受,本來也是自然的,不妨明白直說,可詩中偏不說出“愿及時”愿的是什么,“靡所揮”揮的是什么,而是留給讀者自行領會。
上文各以六句成片,結尾以四句成片。這四句由思想上的“恨”轉到寫生活上的困難,以及在困難中不可抑制的更強烈的思想活動。等到秋天莊稼收成,有糧食不繼的迫切問題。處境如此,還有上文的為外物而感慨,為壯志而感傷的閑情,在常人眼中,已未免迂疏可笑;而況下文所寫,還有“不可淹(抑遏)”的“逸想”和什么“猖狂”的情感或行動,冷靜一想,也未免自覺“可悲”了。有了“悠悠”兩句,則上下文的思想感情,都變成出于常情之外,那末作者之非常人也就不言可喻了。把“不常”寫得似乎可笑可悲,實際上是無意中反映了他的可欽可敬。
這首詩在陶詩中是寫得較平凡的,樸質無華,它的轉接突然的地方,也表現它的“放”和“直”,即放手抒寫,直截不費結撰。但也有它的含蓄,有它的似拙而實高,它的奇特過人,即不露痕跡地表現作者襟懷的開闊和高遠。
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處境,“猖狂”的來龍去脈,也就有跡可尋,即是對于黑暗、險惡的政局和自身抱負莫展的憤激。把這些詩句都作賦體看,詩中表現出詩人的政治熱腸和人生態度,表現出他高出常人的地方,即在艱難的生活中不忘濟世。詩寫得很隨便,卻有深遠的意境。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廣州北郊作 其七。清代。屈大均。 咫尺陰山接越臺,夕陽吹角打圍來。揮鞭亂渡韸韸水,駝背佳人滿紫埃。
平望遇雨。清代。李燧。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風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云擁潮。
謁岳武穆墓 其一。明代。岑徵。 朱戟成行馬鬣前,壟頭云氣接朱仙。椒漿不是黃龍酒,滴到泉臺也枉然。
次吳白樓卷中韻。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寄趙倉。宋代。許棐。 麾節交迎出帝城,滿朝皆羨板輿榮。一州暫輟春風暖,八郡同瞻霽月明。吳苑鶯花新管領,秦溪桃李舊生成。應憐倦臥寒窗者,煮藥爐邊聽雪聲。
贈盧時賜從事。明代。孫緒。 白馬金羈氣浩然,客衣前日別幽燕。搖搖易水秋風外,窅窅瀛洲夕照邊。行人隨處問名姓,爭識盧家美少年。歸來下馬拜堂序,鄰翁趨走肩相駢。堂上尊翁湖海士,心在山林身在市。汪汪千頃學黃憲,散積千金羞范蠡。昔年坎坷居貧時,英風不為寒饑衰。花徑深深閒不掃,手摩孤劍酬相知。魯朱郭解猶碌碌,肯逐里中游俠兒。晚歲優游單富厚,太虛浮云元未有。燕雀飛飛候簾幕,英賢日日同杯酒。中夜鄉閭來叩門,劇孟季心思尚友。蒺藜古道險且艱,獨與先公日往還。行輩都拋鐺杓外,情好渾如伯仲間。我公棄背三十載,遐想颙颙久未改。號呼昆季告同社,建祠羽禋設脯醢。晨鐘暮鼓年復年,音容蚤夜依稀在。時時對我談舊事,俛首歔欷淚成海。若翁我本兄弟流,南金瓊玖何時投。泉臺有目終不瞑,半生空自慚箕裘。今日冠裳明晝錦,使我一見開狂眸。數年負歉且自慰,固知善慶恒相儔。酌酒起舞叩玄化,清風習習天悠悠。人生有子在仕版,一身溫飽復何求。有官不必居鼎鼐,生兒何必封公侯。一經可教田可植,醉鄉何地非良謀。從此斑衣日取樂,人間萬變真浮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