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三江小渡。宋代。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溪水經過小橋后不再流回,
小船還得依靠著短篙撐開。
交情應像山溪渡恒久不變,
不管風吹浪打卻依然存在。
三江,光緒《吉安縣志卷三之瀘陵水》:“橫石江水,在縣西北,界吉水,一自儒行鄉大灣來,一自吉水鵠鄉來,其間有清湖水、三江橋水,皆經此入贛江。”《吉安縣志卷四之瀘陵橋梁》:“三江口橋,在坊廊鄉。”其后所附李振裕《三江橋記》云:“瀘陵舊有三江橋,向修于公家大冢,今圮矣。……,橋在郡治之北二十里,其流出于坤溪鄢原及所謂山前者,合三江而統匯于茲。”
將,本義行、進,此處引申為流過。《詩經·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得,應該。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此詩選自南宋楊萬里所著《誠齋集(江湖集)卷二》。據考楊萬里《誠齋集》其一《江湖集》所收詩七百八十三首,皆為南宋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之間的作品。此詩所寫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楊萬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詩應為楊萬里在家鄉期間所作。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搜韻網
以楊萬里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及第,紹興二十六年授贛州司戶參軍,紹興二十九年調任永州零陵縣丞,隆興元年赴調臨安因張浚之薦除為臨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臨安上政論《千慮策》,乾道六年除為隆興府奉新知縣,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薦除為國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興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及其父逝世為父丁憂與淳熙元年至三年養病期間,居于吉水,故此詩應作于此二時期其中之一。又《誠齋集(江湖集)卷二》有詩《甲申(隆興二年)上元前聞家君不伏西歸見梅有感二首》于本詩之前,《誠齋集(江湖集)卷三》有詩《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詩之后,故此詩斷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養病期間,而只能作于隆興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楊萬里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及其父逝世為父丁憂期間。
隆興二年正月,楊萬里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楊萬里之父逝世,楊萬里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丁父憂時期。在此之前,楊萬里方才于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及第,開始初次進入南宋官場,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職京城(因張浚之薦除為臨安府教授),這正是一個讀書人可以借機施展“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好時機。忽聞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棄大好機會,西歸故里,這在政治上對于楊萬里來說不吝于一個打擊。同時,對于楊萬里來說,其父之病,在親情上對于楊萬里也不吝于一個打擊。然而西歸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楊萬里之父的逝世對于楊萬里來說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根據封建禮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應為之守孝三年,對于一個適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讀書人來說,這三年是極為艱難的,以前在官場上的一切都將歸于破滅,一時前功盡棄,極易生出失意之感,對于楊萬里來說更是這樣。同時,楊萬里之父的逝世在親情上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古代講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別是父親之死,對于其子女來說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這極易造成一種愁苦的心情。
在這般官場失意、親人離去的愁苦心情中,卻又是為友人送別之時,在三江小渡口,楊萬里作了本詩。此詩一二兩句詩人著意寫景,營造了一種送別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圍。三四兩句直抒胸臆,寫出了詩人對于友情天長地久,不為風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對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風波”象征社會風浪,然后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深刻地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巖居效賈島。宋代。謝翱。 巖巖百尺屋,山鬼寂四壁。獨抱震馀桐,橫此風中石。夢見一道者,手持青瓦礫。謂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識。粟塵起嵯峨,滄海寄一滴。語罷失其處,覺來空嘆息。攝衣起楚歌,斷弦如裂帛。懸藤月露深,蛟龍舞其側。
送龍門宗人殿鳳山始祖墓還里。明代。何文繪。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聚會獨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華。銀河遠帶龍潭水,霄漢光浮鳳嶺霞。回首故鄉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寄懷龍皋葉大夫。明代。霍與瑕。 樓船出京口,晨潮來東海。望望懷中人,滄洲隔煙靄。春風吹短簫,棹歌聲遠遙。棹歌自西上,思心隨落潮。瞻望復瞻望,斷魂誰為招。
瑞峰院夜語奉酬鄭簿。宋代。林亦之。 百級上層巒,呼鐙同所歡。瓷杯真有道,行李似無官。妙語勝熊掌,疎才愧鹖冠。古人相見意,不作酒肴看。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來無人境,亦復窺幽窗。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把手入茅廬,笑語鐘新撞。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兒樹勛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