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慈姥磯詩。南北朝。何遜。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傍晚,夕陽的余輝灑在平靜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遠遠望去,只見兩岸炊煙裊裊。
和友人一同欣賞著這令人陶醉的山水畫圖,似乎暫時忘卻了離鄉的悲愁。
滔滔江水,漫漫沙灘,和那峻峭的崖壁連接成一片,兩岸的層巒疊嶂籠罩在沉沉暮靄之中。
呆呆地望著友人遠去的歸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安流:平穩的流水。
自已: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這是一首寫思鄉之情的詩。
慈姥磯,在慈姥山麓。慈姥山,又名慈姆山,在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南、安徽省當涂縣北。《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江寧府”條下云:“慈姥山,府西南百十里,以山有慈姥廟而名。積石臨江,崖壁竣絕。一名鼓吹山,以山產簫管也。山下有慈姥溪,與太平府當涂縣接界。舊志:慈姥港泄慈湖以東之水入江。近湖又有慈姥磯,今曰和尚港。”
這首詩寫作者辭家出門,有友人送至磯下,時值傍晚,夕陽的余輝灑在平靜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遠遠望去,只見兩岸炊煙裊裊,充滿詩情畫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賞著這令人陶醉的山水畫圖,似乎暫時忘卻了離鄉的悲愁。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著遠去的船兒,但見滔滔江水,漫漫沙灘,和那峻峭的崖壁連接成一片,兩岸的層巒疊嶂籠罩在沉沉暮靄之中。面對這無窮的大自然,客居異鄉的游子眼睛濕潤了,一切都變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著友人遠去的歸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所以沈德潛說:“己不能歸,而望他舟之歸,情事黯然。”這是最令人難堪的了。
沈德潛又說:“水部名句極多,然漸入近體。”像這首詩的五、六兩句,就是傳誦千古的名句。杜詩“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即脫胎于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連山遠霧浮”是遠景,寫景狀物,細微貼切,對仗工整,聲韻合諧。特別是“合”字、“浮”字,用得極為精當,可謂形象傳神。這也是何遜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劉咨議落日望水》詩云:“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詩的聲律格調而論,已儼然唐律了。難怪沈德潛說:“五言律,陰鏗、何遜、庾信、徐陵已開其體。”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別饒子聞 其三。明代。尹臺。 軺車戒嚴命,肅肅指南彊。念子遠行邁,執手衢路旁。拊劍激清瑟,悲歌慨以慷。矯矯云中鵠,翩翩厲鳴翔。戢羽乍同止,展翮忽一方。欲從不可得,即置終難忘。愿勖崇明德,功業期自揚。
次韻王鷗盟秋日郊居即事。宋代。楊冠卿。 松菊依然繞舊廬,西風歸興動鱸魚。歸來有酒輒成醉,旋摘秋園雨后蔬。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蓬萊仙子學長生,群帝朝天絳節迎。昨日六龍回北極,云裾霞佩集灤京。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春興 其一。。黎景義。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卜居。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天荒地老無人識,笑志歌懷亦自如。負米到家春未盡,鄉園行樂想潘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