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唐代。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借問那以清聞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這樣清澈見底?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鏡中,鳥好像輕飛在一扇屏風里。
快到傍晚時猩猩開始哀啼,徒然讓悲傷感染遠方游子。
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內,流經安徽貴池城,與秋浦河匯合,出池口入長江。
諸:眾多,許多。
新安江:河流名。發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內流入錢塘江。
度:這里是飛過的意思。屏風: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
向晚:臨近晚上的時候。
游子:久居他鄉的人。作者自指。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83
此詩是天寶十二載(753年)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貴池)時所作。池州是皖南風景勝地,景點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臺縣,仿佛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經貴池城,與秋浦河匯合,出池口匯入長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許多有關清溪的詩篇。
參考資料:
1、鄭國銓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77-278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詩,著意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詩人喜清厭濁的情懷。
“清溪清我心”,詩人一開始就描寫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覽過很多名山秀川,獨有清溪的水色給他以“清我心”的感受,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異之處。
開篇就賦予客觀景物主觀化特性。接著,詩人又以襯托手法突出地表現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來以水清著稱。南朝梁沈約就曾寫過一首題為《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的詩:“洞徹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與之相比:“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這樣清澈見底嗎?”這樣,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對比襯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運用比喻的手法來正面描寫清溪的清澈。詩人以“明鏡”比喻清溪,把兩岸的群山比作“屏風”。人在岸上行走,鳥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這樣一幅美麗的倒影,使讀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評價說:“《復齋漫錄》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鏡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魚似鏡中懸。’沈云卿詩也。……予以云卿之詩,原于王逸少《鏡湖》詩所謂‘山陰路上行,如坐鏡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雖有所襲,然語益工也。”最后,詩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觀感受,創造了一個悲切凄涼的清寂境界。詩人離開繁華而混雜的長安,來到這清澈見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對于胸懷濟世之心和報國之志的詩人,不免有一種心靈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時猩猩的一聲聲啼叫,在詩人聽來,就是在為他自己遠游他鄉而悲切,流露出詩人內心一種落寞郁悶的情緒。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過蓋竹作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 二月春風特地寒,江樓獨自倚欄干。個中詎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細數看。
酬王十八見招。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病起小齋即事。。郭諫臣。 不到名園久,春殘花事稀。林香還入坐,草色欲沾衣。喬木干青漢,層臺落翠微。平生耽勝賞,日暮竟忘歸。
壽黃貳守琮七言長律十六韻。明代。龔敩。 西浙澄波浸五湖,平江王氣壓三吳。故家禮樂新文運,澤國山河舊霸圖。昭代賢才誇奕世,中州清淑出名都。云高北海翻鵬翼,塵滿南陽識鳳雛。群史六經那輟誦,萬言九制不操觚。場中策對三千字,天上名傳第幾臚。匹馬春風行隴華,雙旌夜月過延鄜。煌煌肘后懸金印,濟濟腰間綰玉符。中部琴堂思撫字,上饒鈴閣聽傳呼。溪山冰玉平安好,錦繡文章世代無。童子何知親較藝,老儒猶幸借噓枯。九年已喜陪高義,一見真如謁大巫。南極星辰光照室,重陽時節慶垂弧。芳馨杳藹羅椿桂,翠碧交加映竹梧。珠玉未須辭瓦礫,蘋蘩非敢薦潢污。壽觴欲折黃花泛,不與陶潛共酒徒。
蔎林勸予移居于杭雪舫檗齋二使君亦云然而甌亭和之獨堇浦有以知予之難于遷也。唐代。全祖望。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以茲幾躊踷,孤負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連劉諸高士,清風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為續城東緣。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所憂二使君,遠飛不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