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遮回磴絕鳴鸞,云樹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華清宮三首·其一。唐代。崔櫓。 草遮回磴絕鳴鸞,云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盤旋的山中小道雜草叢生,再也沒有當年皇帝來時御輦上鸞鈴的鳴響。被高入云端的樹木籠罩起來的皇宮依然一片碧綠,但寒氣襲人。
多情明月, 自去自來。玉闌縱存, 已經無人玩賞。
回磴(dènɡ):盤旋的登山石徑。
鳴鸞(luán):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
闌(lán)干:欄桿。
寫天寶之亂以后華清宮的荒涼景色,而其作意則在于緬懷唐帝國先朝的隆盛,感嘆現在的衰敗,有很濃重的感傷情緒。
前一首起句寫驪山磴道。用石頭修得非常工致整齊的回環磴道,也就是當日皇帝來時乘坐御輦經過的地方。御輦既不重來,輦上鸞鈴的鳴聲也就絕響了。鳴鸞既經絕響,磴道自然也就荒草叢生。次句寫山中宮殿。皇帝不來,宮殿當然空著。樹木長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稱“云樹”,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這深深云樹包圍起來的皇宮,雖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現一片碧綠,也許還更碧綠了,但由于空著,就充滿了寒冷的氣氛。只這一“寒”字,就把宮中富貴繁華,珠歌翠舞,錦衣玉食一掃而空。后半轉入夜景,寫人事更變之后,多情明月,雖然依舊出沒其間,但空山寒殿,已經無人玩賞。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寶十載(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驪山盟誓,“愿世世為夫婦”。詩人想象他們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連昌宮詞》中所寫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樓,太真(楊妃)同憑闌干立”一樣,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闌干,但現在卻只余明月,自去自來,而先帝貴妃,俱歸寂寞,玉闌縱存,卻更無人倚了。
崔櫓,唐代詩人,進士,曾任棣州司馬。他善于撰寫雜文,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今存詩十六首。他的詩作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據阿袁(即陳忠遠)先生《唐詩故事 .謝詩差幸人原諒 ——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記載,崔櫓由于自身經歷的緣故,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 ...
崔櫓。 崔櫓,唐代詩人,進士,曾任棣州司馬。他善于撰寫雜文,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今存詩十六首。他的詩作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據阿袁(即陳忠遠)先生《唐詩故事 .謝詩差幸人原諒 ——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記載,崔櫓由于自身經歷的緣故,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
感遇·之卅一。唐代。陳子昂。 朅來豪游子。勢利禍之門。如何蘭膏嘆。感激自生冤。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云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西興渡口雪。宋代。蘇泂。 岸側枯楊臥玉龍,卸殘鱗甲趁天風。明年更作垂垂綠,會率鶯花入漢宮。
送彭待制知瀛州。宋代。劉敞。 趙北燕南如掌平,定知臺選寄長城。雅歌不廢軍中樂,緩帶能令塞外清。傾蓋由來欣意氣,著鞭從此想功名。灞池送目邯鄲道,倚瑟空多惜別聲。
冰道。。聶紺弩。 冰道銀河似耶非?魂存瀑死夢依稀。一痕界破千山雪,匹練能裁幾件衣。屋建瓴高天并瀉,撬因地險虎真飛。此間盡運降龍木,可戰天門百八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