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杳杳寒山道。唐代。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
這里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
風(fēng)淅淅瀝瀝刮向我面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
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杳杳:幽暗狀。寒山:始豐縣(今浙江天臺縣西)天臺山有寒暗二巖,寒山即寒巖,乃詩人所居。
落落:寂靜冷落的樣子。
淅淅:象聲詞,形容風(fēng)聲。一作“磧磧”。
寒山是貞觀(一說大歷)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臺山寒巖,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xiàn)存三百余首。此詩為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7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fēng),內(nèi)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態(tài)人情,山水景物。詩風(fēng)幽冷,別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fēng)格。
詩的內(nèi)容,寫寒巖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lián)寫山水?!拌描谩毖陨铰飞畎涤倪h,“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lián)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lián)寫山中氣候,用風(fēng)雪的凜冽寫出環(huán)境的冷峻。尾聯(lián)結(jié)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guān)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huán)境的幽冷,后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之外,使用疊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疊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碩人》連用六迭字,可謂復(fù)而不厭,賾而不亂矣?!彼岢隽擞茂B字的要求復(fù)而不厭,賾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fēng)的動態(tài)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qū)別。八組疊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疊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fēng)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復(fù)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使用疊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山這首詩中的疊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情色彩,但一經(jīng)疊用,出現(xiàn)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zhí)著,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這首詩還由于使用疊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借助于音節(jié)的復(fù)沓,和諧貫串,一氣盤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fēng)、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回環(huán)往復(fù),連綿不斷。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樽酒西郊慰遠還,梅花春意正相關(guān)。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
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遣子槃往華容族間種田寄安卿章士明。明代。魏觀。 樽酒西郊慰遠還,梅花春意正相關(guān)。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yīng)嘆不逢辰。八年風(fēng)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jīng)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感懷。近現(xiàn)代。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yīng)嘆不逢辰。八年風(fēng)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jīng)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次韻王鷗盟秋日郊居即事。宋代。楊冠卿。 松菊依然繞舊廬,西風(fēng)歸興動鱸魚。歸來有酒輒成醉,旋摘秋園雨后蔬。
白虎亭新成二首 其一。明代。鄭廷鵠。 窈窕見深谷,山門郁穹窿。高臺何崔嵬,翠壁增長松。攀蘿一登眺,新享報成功。嗟余始行役,夙心寄雕龍。徘徊詠高調(diào),千載聞清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