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共行游,驅車出西城。
野田廣開辟,川渠互相經。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聲。
菱芡覆綠水,芙蓉發丹榮。
柳垂重蔭綠,向我池邊生。
乘渚望長洲,群鳥讙嘩鳴。
萍藻泛濫浮,澹澹隨風傾。
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
于玄武陂作詩。魏晉。曹丕。 兄弟共行游,驅車出西城。野田廣開辟,川渠互相經。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聲。菱芡覆綠水,芙蓉發丹榮。柳垂重蔭綠,向我池邊生。乘渚望長洲,群鳥讙嘩鳴。萍藻泛濫浮,澹澹隨風傾。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
好兄弟幾個一塊出來,把車子趕到西城門外。
廣闊的田野已被開墾,無數的水渠成隊成排。
谷子和高粱多么繁茂,淙淙的渠水真有氣派。
菱角雞頭米蓋著綠水,芙蓉的紅花笑逐顏開。
柳枝披垂立一道綠墻,輕輕把池子環抱起來。
登上了小渚遠望大洲,聽一片鳥鳴心頭暢快。
浮萍和水藻池中飄滿,風吹著它們東倒西歪。
觀此景叫人閑適無愁,長久的美情難以忘懷。
玄武陂(bēi):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為了訓練水師,在鄴城西南開辟玄武池。陂,堤岸。
兄弟:指曹丕、曹植等人。
西城:指鄴城之西門。
互相經:互相交通。經,經過。此為交叉之意。
黍稷:泛指農作物。黍,黃小米。稷,高粱。郁郁:茂密的樣子。
激:水流因受阻而騰涌、飛濺。悲聲:動聽的響聲。
菱芡(qiàn):水生植物菱角和雞頭,皆可食用。
芙蓉:荷花。丹榮:紅花。
蔭:樹蔭。
乘:登上。渚: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洲:水中的陸地。
讙(huān):喧嘩。
萍藻:水生植物浮萍和藻類植物。泛濫:廣闊的樣子。一作濫泛。
澹(dàn)澹:水波搖動的樣子。傾:倒。
容與:舒緩安適的樣子。
千秋情:永恒的友誼,此或僅指兄弟手足之情。
參考資料:
1、余冠英.三曹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第二版):33
2、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68-70
曹丕的游宴詩多作于建安時期。當時他既是五官中郎將,又是曹操長子,建安二十二年之后又成為魏太子,大部分時間都過著悠游自得的公子生活。這時期的詩,在極寫游宴盛況及歡娛場面之后,往往也會歸結到生命的感慨。《于玄武陂作》就是這時期所作的這一類詩。
參考資料:
1、張平.曹操是建安風骨的開創與倡導者.今日湖北旬刊,2014(4).
這是一首記游寫景之作。此詩用直敘的方法,寫詩人同弟弟行游玄武池時所看到的景物和愉悅忘憂的心態。
“兄弟共行游,驅車出西城”兩句點明出城行游一事和行游的地點。人在野外觀賞景物時,一般都是由宏觀到微觀。“野田廣開辟,川渠互相經”兩句寫在鄴城西面宏觀看到野外寬廣開闊的田地和縱橫交織的河渠。接下去,從宏觀到微觀。“黍稷何郁郁”一句由“野田廣開辟”一句而來,寫田野里莊稼茂盛。“流波激悲聲”一句由“川渠互相經”一句而來,寫流水發出動聽的聲響。“菱芡覆綠水”以下八句,由寫田野、河渠轉向寫玄武池的各種景物:菱芡、荷花、垂柳、萍藻,葉綠花紅,枝繁葉茂;池中綠水隨風動蕩,長洲上的群鳥在歡快歌唱。在詩人筆下,玄武池之美景令人神往:田野廣闊,莊稼茂盛;池水交錯,波濤洶涌;綠水紅花,柳蔭照水;萍藻泛濫,眾鳥喧嘩。形象鮮明,有聲有色,生動具體,寫出了玄武池的美麗和勃勃生機。如此之美景,足以使人忘記憂傷,沉浸在歡暢之中。最后“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兩句,由景及情,自然地收束了全詩。
此詩雖屬游宴詩,但同建安時期的其他游宴詩相比,卻有不同。它沒有涉及宴樂,而是用自然的語言集中描寫田園景物,具有后來田園詩的意味。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后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后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暮歸山中。明代。藍仁。 暮歸山色昏,濯足月在澗。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妻孥候我至,明燈供蔬飯。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
登延慶佛閣用出郊韻三首。宋代。吳潛。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風雨喜無臨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年豐市井多歡笑,老子婆婆亦可不。
遺太白山人方舄歌。明代。鄭善夫。 道人昔年屠赤虬,虬革中作云錦裘。授之素女制方舄,精比南海之輕綃。鹖冠鶴氅言好逑,未有售者微其儔。余知尤物終非世所畜,化作雙鳧飛去從王喬。低五岳,小六州,游汗漫,三千秋。更欲乘風觀十洲,掉頭太白山悠悠。饑餐聚窟霞,渴飲清海漚。赤霄九萬去一息,戾止豈負樊籠憂。漢網恢恢羽獵愁,雙鳧雙鳧何處求。我亦從今理風翼,覓汝于昆崙頂上之椒丘。
登景山落霞亭二首 其一。明代。宗臣。 雪后登山落木繁,朱霞猶自出天根。奇峰斷石頻停馬,絕壁枯枝亂掛猿。桂樹千秋懷舊國,浮云何處望中原。蓬萊東去未為遠,吾欲簌風叩日門。
寄塵異但侍元。明代。釋函是。 買斷青山長白云,閒栽桃李兩溪分。別來樵徑新松竹,憶去籬笆舊見聞。佇立不堪人境異,遙看空見水天文。誰能千里謀晨夕,歸掩柴扉寄與君。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
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雪中賞紅梅奉次涯翁先生時邃翁攜酒共飲懷麓堂二首 其二。明代。邵寶。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