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湘岸四無鄰,世網難嬰每自珍。
蒔藥閑庭延國老,開樽虛室值賢人。
泉回淺石依高柳,徑轉垂藤閑綠筠。
聞道偏為五禽戲,出門鷗鳥更相親。
從崔中丞過盧少尹郊居。唐代。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無鄰,世網難嬰每自珍。蒔藥閑庭延國老,開樽虛室值賢人。泉回淺石依高柳,徑轉垂藤閑綠筠。聞道偏為五禽戲,出門鷗鳥更相親。
住在湘江岸邊四周沒有鄰居,世俗的塵網無法束縛總令人珍重。
空閑的庭院種上芍藥邀請國老,打開陳年老酒清掃廳堂接待賢人。
清泉淺淺地回漩在石上傍依著高高的柳樹,小路婉轉在垂下的藤條間隔的綠竹中。
上路偏偏又遭到鵝兒戲弄,出門卻見鷗鳥自由飛翔相愛相親。
崔中丞:崔敏,元和三年任永州刺史,與詩人關系較好。
盧少府:此人名不詳。少府,官名,唐代因縣令稱明府,縣尉為縣令之佐,遂稱縣尉為少府。
嬰(yīng):纏繞,羈絆。
延:邀請。
樽(罇)(zūn):酒杯,引申為盛酒的器皿。
值:當值,引申為接待。
筠(yún):竹子的表皮。引申為竹子的別稱。
聞道:聞,布達。聞道,聲聞于路,即上路。
五禽戲:古代一種體育治療法。其法仿虎、鹿、熊、猿、鳥的姿態。五禽:指雞、鴨、鵝、鴿、鶉五種家禽,五禽中鵝追趕人。詩中以五禽代鵝既寫豐足,暗寓自己的衷曲。
這是一首敘事詩,描寫的是跟隨刺史崔敏自郊外回來應邀造訪居住在城郊的盧少府一事。詩用白描手法,描寫了幾個生動場景,形象地描繪了楚南的樸實民風,體現了詩人“民利民自利”的社會觀,表達了詩人謫居南荒悲憤而凄涼的心境。
詩的開篇便點明郊居的地方是在湘江岸邊,孤零零的沒有鄰居,世俗的塵網難以束縛,人人自珍自重。永州地處偏荒,人口稀少,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九記載,永州“元和初僅有戶八百九十四”,環境寧靜,但也冷清。詩的后六句描繪了盧少府城郊住處的安靜祥和的景致:蒔芍傍柳,正是夏月;泉回路轉,垂藤綠竹,環境清幽。主人十分熱忱,設筵開樽,虛室以待。楚南民風有陳年老酒專待貴客的習俗,此風至今猶存。“國老”、“賢人”來了,打開陳年老酒,傾盡家有招待客人。出門碰上的是鵝兒戲客,看到的是鷗鳥相愛相親。在這幅極具楚南風情的畫卷中,既有淙淙的泉水、依依的楊柳、淺淺的卵石、垂掛的藤蔓、深綠的竹林,又有鵝兒的歡鳴、鷗鳥的愛語,還有陳年老酒的芳香,更有主客對飲時的笑語歡聲。環境幽靜,氣氛祥和。
柳宗元從“生人之意”為動力的歷史發展觀出發,曾提出“民利民自利”的政治主張。在《晉問》中曾為封建社會描述了一幅理想的圖畫:人們按照常規生活,得到自己需要的物資,人人按照社會的規范規范自己方便自己;社會上的物資可以自由流通;長幼親戚和樂共處,每個人都把敬老愛幼看作是自己的責任,用不著感恩戴德;沒有兵災刑罰之苦,也沒有追稅逃役之難。這實在是《禮記·禮運》中設計的“小康”社會的具體化。詩人筆下的郊居生活,人的感情是淳樸真誠,自然景物是清幽活潑,正是這種理想社會的縮影。
然而理想與現實是矛盾著的,因而詩中描寫得愈和樂,就愈能襯托出詩人謫居南荒的孤凄、心境的悲涼與不平。本詩白描敘事,而意蘊深遠。句句祥和,字字清淚。首聯“無鄰”,幽靜中透視著詩人的孤獨;“世網”里顯出詩人的惶恐與無奈,明是羨慕別人,暗里悲愴自己。頷聯一“蒔”一“開”,一“延”一“值”,民風淳樸,反襯出官場的險惡。頸聯的“回”與“轉”,寫的是幽清的景物,詠的卻是詩人的九折愁腸;“依”與“間”,雅靜里寄托詩人的無限希望。最是尾聯自然高妙,是寫實,更是寫意,語意雙關。從寫實看,上路偏偏被鵝兒們戲弄,詩人調皮的語氣中突出了豐足、和樂。但“聞道”又可以作懂得了道義,有了淵博的知識解。懂得了道義,反倒落得個聽猿猱哀鳴、眾鳥啾號的境遇。鷗鳥尚能相親,自己卻過著“囚拘圜土”的生活,這是怎樣的不公?聯想到《懲咎賦》“既明乎天討兮;又幽栗乎鬼責”的語意,自然美景忽然化作詩人的訴說,不平的吶喊,抒發了詩人對自由的熱烈向往之情。
詩平中見奇,樂中懷哀。正如蘇軾評柳詩所說:“而其美常在于酸醎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嘆也。”(《詩人玉屑卷之十五·柳曹儀》)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繞佛閣 其二 東堂月夜,疊前韻。清代。樊增祥。 昨宵猛雨。今夜碧月,來共鷗語。茶夢圓否。欲圓又破,梁間燕兒絮。小園一畝。梧竹影里,窺見河鼓。風葉掀舞。小荷墮粉,徘徊不能去。夜久葛巾濕,髣髴瑤階生白露。風裊鬢絲,清于池上鷺。且一薦冰甌,薄點梅醋。畫檐深處。有點點流螢,簾隙偷度。照青編、任人看覷。
生辰謝邵廣文惠惠仁者壽賦。宋代。張栻。 左弧念當辰,藐此臥歲晚。重云不予蔭,敢望滋九畹。南鄰有良朋,繁質快瓴建。進道方骎骎,吐辭看袞袞。妙語極吹噓,至理屬關鍵。嗟予澹泊好,學植自穮蔉。豈能益涓埃,感子意繾綣。昭然隱微中,當念仁豈遠。起知妙乾體,實理踐坤簡。大易乃在我,亙古當一本。期君得真傳,永以息邪遁。
絕交行。宋代。高斯得。 男兒獨立天地間,太華絕尖一何陗。子房不肯下蕭曹,伯夷本自輕周召。往來舞袖拂云霄,醉裹扁舟凌海嶠。鳳饑肯向雞求餐,玉潔不與蠅同調。山高路斷客來稀,日晏廛空臂爭掉。窮涂李白友俗人,歲晚杜甫交年少。前門長揖后門關,當面論心背后笑。云門輕與凡耳彈,夜光莫怪兒童誚。君平世棄政自佳,老子知希渠所要。人間對面九疑峰,未許沖風鼓無竅。
登女郎臺。宋代。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角招 其一。元代。邵亨貞。 夢云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發仙翁洞里,為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窗曉。冷香窈靄,幽情雅澹,不減孤山道。舊愁渾欲掃。卻明朝、新愁縈繞。何郎易惱。且約住、傷春懷抱。彩筆風流未少。更何日、玉簫吹,金尊倒。
浮邱八景 其二 晚沐堂。。梁柱臣。 仙客蓬萊侍直還,晚憐休沐得仙山。聊堪吏隱人間世,欲賦郊居未擬閒。